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江苏段圆满收官 --江豚目击点位增加、“母子豚”较多

2022年09月30日 21:43:16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月28日,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江苏段汊江考察结束,执行长江干流江苏段任务的中国渔政031、038两艘长江江豚科学考察船也于27日安全返回到镇江、泰州母港。至此,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长江中下游6省(市)渔业主管部门、有关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江苏段考察任务圆满收官。

  考察总体情况:“有惊喜”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这是唐代诗人《金陵怀古》中描述南京江豚的场景。时至今日,我们非常期盼极度濒危的江豚资源能够得到恢复,让诗句描绘的场景照进眼前的母亲河。

图为长江南京潜洲段“母子豚”  摄影:姜盟

  “从考察情况来看,江苏段长江江豚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惊喜,一是之前没有发现长江江豚的地方这次有发现,主要表现在崇明岛、泰州等地;二是此次考察中‘母子豚’出现较多,在南京、扬州、镇江等地都观测到了,证明野外环境中长江江豚自然繁殖情况良好。” 此次科学考察江苏段技术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鲸豚类专家陈炳耀介绍。

  第一次参加江豚科考的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资环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唐晟凯回顾此次科考经历,感觉既兴奋又自豪。“目视考察时常要面对大风、大浪、眩光等不利环境条件,还要克服长期使用望远镜产生的眩晕感。这8天里,我观察到了10头左右长江江豚,一想到这些数据将被记入历史,既兴奋又自豪。” 

  长江生态环境:“变化大”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长江江豚的回归离不开周边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长江江豚平时多在沙洲洲头或洲尾、江湖交汇水域、汊江水域或近岸水域活动觅食,受栖息地水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从考察情况来看,目视考察队员每天都能发现江豚浮出水面,但受周边水域环境、觅食环境等因素影响,分布密度各不相同。

图为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江苏段启航  摄影:裘云

  “给我感触最深的是长江的生态环境变化。”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感慨,“国家实施长江大保护以来,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我们在南京潜洲江段同时看到了7头左右江豚戏水,说明这段的栖息地保护成效明显;另外我们也切身感受到了长江禁渔带来的改变,以往科学考察期间江上有很多渔船,水下还有网具,科考船经常出现通行难的问题。”

  中国渔政031科考船船长仇国祥4年前还是一位长江渔民。“8天科考,每天平均航行10个小时,第一天在南京三桥到五桥之间看到几头,在南京渔政码头、镇江、靖江、南通都看到了,在镇江江豚保护区看到10来头,在南京新生洲看到10几头。长江水质好了,渔类资源丰富了,江豚就多了。”

  各地协调保障:“强有力”

  擎天自古非单手,跨海从来有众梁。此次科学考察,江苏的组织保障给科考队留下了深刻印象。“与前三次科考相比,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王克雄老师是第四次参加长江江豚科学考察,“8天时间的科学考察,沿江渔政、海事部门在不影响科考的前提下,采取接力的方式远距离护航。各地在物资保障、船艇准备等方面都非常给力,让科考队员们倍感温暖。”

图为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启动活动  摄影:高经纬

  这次科学考察由农业农村部长江办牵头组织,启动活动主会场设在南京。此次科考活动江苏段的总指挥、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处三级调研员董晓平介绍,“其实科考的筹备工作我们从3月份就开始启动了,但受各地疫情变化影响,推迟到9月份开展。”这次科学考察,既是长江十年禁渔以来的首次,也是江苏省机构改革以来农业农村厅承担的首次科考,“我们厅领导格外重视,多次召集沿江八市部署任务、沟通细节、模拟推演,就是要全力保障好、服务好科考队伍。” 

  事实也正是如此,科考船每到一处,都有当地渔政、海事部门执法艇护航保障,9月23日下午2点左右,038科考船行至沪苏通大桥附近遭遇江面7级大风,苏州常熟32400渔政船靠近护送至就近避风港停靠,等到风速变小后顺利停泊南通裤子港码头。

图为科考队员用纸箱为电脑临时挡雨  摄影:段斌

  “科学考察并不是一直都风平浪静,9月25日下午我们还经历了短暂的小雨,科考队员临时用纸盒搭建了电脑’防雨罩’,克服困难确保科学考察顺利进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处刘小维介绍。

  江豚栖息地保护:“措施实”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于科考队员而言,在考察中欣赏到沿岸美景,自然是一种享受,但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善、水生生物资源的恢复也绝非一日之功。

  “一直以来,江苏都十分重视江豚保护工作,把加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写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长江江苏段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苏省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为推进长江江豚保护提供保障。”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张建军副厅长指出,“长江十年禁渔以来,江苏持续完善联合执法机制和监管体系,水生生物资源初步得到有效恢复,为江豚的休养生息、代际繁衍创造了优厚的自然条件,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目前,江苏的南京和镇江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长江江豚栖息地,相关单位和协会持续开展江豚保护和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图为科考队员准备声学装置  摄影:裘云

  南京江豚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表示,“南京栖息的长江江豚数量已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南京,长江江豚呈聚集型分布,主要分布在子汇洲与子母洲交汇处、南京长江大胜关大桥、江心洲以及潜洲附近。尤其潜洲是江豚经常出没江段,市民江边散步时经常看到。“南京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在市区可以看到江豚的城市,此次考察我们欣喜地在多处看到了江豚群,汊江考察中也邂逅了‘微笑天使’。” 

  “近两年,长江镇江段日常监测发现江豚的频次有了明显增加,特别是多次拍到江豚嬉戏捕鱼和母子豚伴游的高清影像。在镇江,江豚主要分布在镇江豚类保护区、扬中雷公岛、五峰山和世业洲附近水域。”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召根介绍。

  不难看出,天然的水域环境、丰富的渔类资源、优良的水质、尽可能少的干扰,是江豚得以栖息繁育的秘诀所在。“这次江豚科学考察江苏队的平均年龄只有32岁,他们有科研院所专家、也有在读的大学生、还有江豚保护志愿者。”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渔业处处长姚蕾介绍,“很多人之前素不相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迅速凝聚在一起,南京市在第一时间落实了码头停靠、组织协调等任务,有关单位迅速成立党建联盟,让党旗飘扬在考察一线。8天的时间里,大家学习了知识、交流了业务,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坚定了保护江豚的信仰,让这件有意义的事接力传承下去。”

  长江不语,有江豚作证。我们期望,在下一个五年,看到更多的江豚,见证更好的长江!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郑丽丽 编辑/蒋婕)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