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我们是等待业务;如今,太仓港中转着来自五湖四海的风物,可以说是昼夜不停!”谈及太仓港十年变化,老港口人徐宁龙用“日新月异”这个词来形容。
600年前,郑和在太仓起锚,开启下西洋的征程。延续这份带给世人的震撼,如今的太仓用一个又一个数据,向世界继续书写奇迹——去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跃居全国第8,连续12年领跑长江......
然,这片蔚蓝并不是终点。地处长三角腹地,太仓正全力打造一流的航空高端制造基地、长三角航空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做航空,到太仓”,成为了又一张崭新亮眼的名片。
当前,太仓的产业创新集群发展优势日益明显,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正成为产业新地标。今后,太仓将进一步集中力量突出集群式发展方向, 为拼出“太仓速度”蓄势赋能,全力绘就“港产城”融合一体的幸福画卷!
干部、群众代表和专家走进苏州广电600平演播厅讲述太仓十年巨变
01
锚定新增长极
千年良港焕发新活力
初秋时节,奔腾不息的长江太仓段,吊塔林立,彩旗猎猎,车穿如流,货物如山,千舟竞发。
一大早,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徐宁龙便来到了港口开启一天忙碌的工作。进闸、收箱、发运、装船,作为一名“老港口人”,港口的工作流程他早已烂熟于心。
说起太仓港十年来的变化,徐宁龙用一个词来形容——日新月异。
“十年前,太仓港的作业船舶不多,当时我们的工作状态是等待业务。”徐宁龙看着眼前浩瀚如海的集装箱,不禁感慨,“现在空白的堆场堆满了集装箱,泊岸停靠的船需要排队,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走进太仓港,你会发现,除了驾驶运输集装箱车辆的司机,鲜少看到工作人员,原来,这都是因为太仓港推行的智慧港口建设。
“以前轨道吊机都是一人一车的模式,港口15台吊机需要15个人同时操作。在5G技术的加持下,现在全部采用自动化远程操作,只需要3个人在后方作业。”徐宁龙告诉记者,智慧港口建设不仅减少人力成本70%以上,更改善了一线人员的工作环境。
在智慧港口建设的推动下,每一道工作流程都更加数字化、智能化,太仓港也被称赞为“长江流域最聪明的码头”,同时,它也正通过数字赋能快步提升港口竞争力。
2021年,太仓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万标箱,同比增长35%,成为全国第8大集装箱港口。今年上半年,太仓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7.4万标箱,同比增长15.3%,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以船为媒,早在郑和下西洋时,太仓就把中国与世界联系到了一起,如今,这条纽带愈加紧密。2020年7月,沪苏通铁路开通,在太仓境内,设有太仓站和太仓南站。去年底,太仓港疏港铁路专用线建成通车,上个月,太仓港还迎来了首趟中欧班列。
港口、高速、铁路,给太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也吸引了一批批优质企业的落地生根。
今年8月,斯凯奇中国物流中心一期正式在太仓港区投入使用,二期同步奠基,这也是斯凯奇在中国唯一自建的物流中心。
“我们有一些东南亚的进出口产品业务,太仓港开通了217条国际国内航线,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同时我们项目所在地周边有两个不到三公里的高速出入口,货运也非常高效。”斯凯奇中国项目总经理张仰超坦言,选择太仓,就是看中了它沿江沿沪极具优势的地理位置。
目前,二期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张仰超介绍,未来将会因地制宜、规划设计更多符合场景的物流模式和解决方案。
图左/斯凯奇中国项目总经理张仰超
事实上,目前,太仓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制造基地、亚洲最大的高级润滑油生产基地。从简单仓储到现代物流,从单纯物流到物流贸易,从交易量到税收量,物贸经济跨过千亿级大关。
“十四五”的蓝图上,也为太仓物贸产业发展设计了新定位。
未来,太仓将紧紧围绕苏州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依托港口开放优势,大力发展离岸贸易、服务贸易、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积极拓展与日韩、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合作,推动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太仓入选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名单,太仓港作为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的主要核心载体,始终坚持港口与城市同频共振。如今,太仓正在探寻从“好区位”走向“强枢纽”、形成“高质量”的“变身之道”,进一步擘画“以港促产,以港兴城,港以城兴,港城共荣”的融合蓝图。
在太仓港“十四五”的总体目标中,到2025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突破1000万标箱,货物吞吐量突破3亿吨,“苏货苏运”占本地货物总量达60%。
02
城乡文明融合
打造幸福宜居的太仓样板
金秋九月,走进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村民们正忙着给稻谷脱穗,只见他们挥舞收割好的稻穗,在空中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一粒粒金黄的稻谷落入箩筐中,大家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
前不久,央视点赞太仓重点推广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将镜头聚焦东林村,探索“一片田、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的现代农牧循环模式成功的奥秘,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书记苏齐芳就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带头人。
究竟什么是生态循环农业?苏齐芳给出了答案。
以村里的生态羊场为例,近5000只湖羊的饲料都不需要外出购买,村里能自给自足。每年秋收后,村里的水稻秸秆会被打捆包膜,半个月后就变成了羊儿爱吃的青贮饲料。
饲料的成本也从两块降到一块七毛,成本下去了,销售上去了,养殖的效益也好了。“羊粪下来就是一袋肥,再回到一片田去,实现了一个大的循环”,苏齐芳深知生态农业的重要性。
图/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书记苏齐芳
“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片田”,在苏齐芳的带领下,东林村探索出了一条生态友好型的循环农业新路径,被列入“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项目”。而这样的生态循环经济,也让东林村从十多年前的薄弱村一跃成为经济强村。
作为东林村的“领头羊”,苏齐芳对于未来规划也有一本账。目前,村里正围绕农旅融合目标发展乡村旅游,穗月广场、味稻公园、观光小火车......一幅集生产、休闲、体验、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从生态循环农业到特色文旅融合,东林村是太仓美丽村庄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太仓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目前,建成特色康居乡村321个,特色康居示范区9个、特色精品乡村试点6批18个。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国务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地方”督查激励表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覆盖率达100%,文明村镇占比达90%以上。
乡村图景美美与共,让我们将视线转向太仓城区。在太仓市高新区第二小学校园东侧,一块高标准的足球场格外吸睛。校足球队“百川源源”的小球员们正在这片绿茵场上奔跑、传球、射门,蓬勃的朝气与初秋的日光一样耀眼。
在去年举办的“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中,“百川源源”足球队高歌猛进,一举夺得小学男子乙组冠军。令人意外的是,这支足球队的成员中,绝大部分都是非太仓籍学生。
事实上,在高新区第二小学的1577名学生中,非太仓籍学生占比高达90%。“作为太仓市政府定点吸纳来太务工人员子女的小学,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24个省区市,如百川汇聚而来,来到这里,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水娃’。”校长王文英介绍,在“每个水娃都能成人成才”的理念引导下,学校致力于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实现梦想的机会,都能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
城市的核心是人,市民切身体会到的幸福感、获得感最有说服力,也是城市品质的核心要义。在太仓,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不管生活在城区还是乡村,都能品味到幸福的味道——城乡养老机构温馨舒适、城乡社会保障优厚暖心、城乡学生共享同等教育、弱势群体得到尊重关爱......
让群众生活更美好,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来,太仓坚持均等普惠的民生理念,每年拿出超过80%的财政收入用于民生支出。在长三角地区率先开通异地就医“自主转诊”划卡结算;实现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率先成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是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大病医保、公共法律服务“太仓模式”在全国推广;还成为江苏首个获得“长安杯”的县级市。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在这座城市中有了具象化的模样。
正因如此,太仓的宜居也获得了“国家认证”,十年前,太仓就获得了国家住建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奖”。截至去年底,太仓十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连续六次荣登县级市第一。
正承载着无数梦想的太仓,正将“幸福”这一主线贯穿于城市建设始终,抢抓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机遇,拼出“太仓速度”,加速蝶变升级,创造更具幸福感的金太仓。
03
“德企之乡”引凤筑巢
创新太仓飞向新“蔚蓝”
发黄的老照片上,醒目的金字招牌、意气风发的白衣少年......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6年,照片中的小伙子名叫张臻伟,在他身旁的便是第一家落地太仓的德国公司——太仓克恩·里伯斯弹簧有限公司。
二十多年来,张臻伟从一名普通公司职员,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德国商会上海董事会成员、太仓欧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席。他见证了克恩·里伯斯的成长,也见证了太仓“中国德企之乡”的崛起。
克恩·里伯斯是德国一家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家族企业,专注于弹簧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占有全球70%市场。
“起初公司只有5名员工,研发、生产、仓库所有面积加起来,也只有400平方米左右,营业额约500万人民币。”张臻伟说,当年克恩·里伯斯投资太仓,只是抱着试水的心态,没想到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公司业务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图/中国德国商会上海董事会成员、太仓欧商投资企业协会主席张臻伟
“特别是从2012年到2022年这10年时间里,公司的营业额从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2亿元人民币。”张臻伟说,如今的克恩·里伯斯,已经逐渐成为太仓与德国企业交流的桥梁,很多德国企业在投资之初,都会先到这里进行考察。
在张臻伟眼里,太仓市政府对待德企的发展,有着一套自己的“秘诀”。
“德企在太仓进行投资发展,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太仓市政府掌握了不同企业发展的节奏,提出‘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办事理念,营造了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
从第1家至第100家德企落户,历时14年;第二个百家德企落户,历时6年;200家到300家,间隔了5年;而达到2021年的第400家德企落户,仅用了不到3年。
善于“用脚投票”的德国人纷纷看好太仓,结伴而来。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太仓对德合作也走过了近30个年头。在两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太仓已经成为中国德资企业集聚度最高、发展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目前,太仓已集聚了450家德企、50多家世界“隐形冠军”企业,德资项目总投资额超50亿美元,工业产值超600亿元,探索实践了全国第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第一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
如今,太仓依托对德合作三十年形成的精密制造产业基础,正朝着“航空航天产业创新集群”这个新风口迈进,“做航空,到太仓”,成为苏州制造业又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飞机发动机相当于人体的“心脏”,发动机叶片又是飞机发动机中数量最多、要求最高、难度最大的核心零部件。
“作为商用航空发动机的叶片来说,不仅要满足耐热、抗震、硬度等要求,还要最大程度地降低重量,保证寿命,这样才能让大飞机的商用效率达到最大化。”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荣华介绍。
图中/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荣华
江苏华钛瑞翔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于中科院金属所原所长、钛合金研究部主任、博士生导师杨锐的团队,耗时近10年时间,成功研发出新型钛铝合金叶片,不仅在650℃的高温下能够正常使用,与原有叶片相比,还能够减重50%以上。目前,钛铝合金叶片已经应用于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发动机上。
杨锐当时带领团队落户太仓时就坦言:“吸引我的不单单是区位、政策,和今后太仓航空产业的发展潜力,更注重的是地方对人才的态度。”
近年来,太仓围绕航空关键零部件、核心基础材料、航电系统等重点领域,发挥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依托西北工业大学在“三航”领域研发优势,高标准建设总面积2740亩的大飞机苏州(太仓)航空产业园、娄江新城航空制造园、太仓临港航空航天产业园三大功能园区,与中国商飞、中航工业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了紧密的对接合作,聚集了产业链配套企业100多家,产业规模突破百亿。
面向“十四五”,太仓正坚持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未来发展新增长极、500亿级产业集群进行重点培育,集中力量打造一流的航空高端制造基地、长三角航空创新成果转化基地。
同时立足核心产业链,太仓生物医药形成了以创新药、医疗器械、医药服务外包为主的产业集群。目前,太仓全市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近300家,年营业收入超200亿元。一个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高效衔接,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崭露城市产业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正加速崛起!
十年栉风沐雨,江海奔涌向前。党的十八大以来,“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画卷加速绘就。可以说,这十年是太仓发展质效提升最快、民生福祉增进最多的十年。
经济实力持续提升,呈现着欣欣向荣的产业之美。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迈上1000亿、1500亿台阶,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8.85万元,太仓港竞争力、“德企之乡”美誉度不断提升。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迸发着活力四射的创新之美。拥有全球“灯塔工厂”2家、德资企业450家,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提高17个、28个百分点,娄江新城科教创新区形态初显,西工大、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建成投用。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展现着幸福城市的宜居之美。“城在田中、园在城中”的田园城市底色浓郁,农文旅融合发展、城市更新跑出“太仓速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翻一番,社会化养老、大病医保等工作全国领先,瑞金医院太仓分院加快建设,摘得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连续6年位居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县级市榜首。
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在接受苏州广电记者采访时表示:“回顾十年历程,我们深切感受到,正是因为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太仓发展才能在追江逐海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正是因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太仓干部群众才始终心无旁骛抓发展、接续奋斗勇争先。展望未来,太仓将把握多重国家战略机遇,发挥沿江临沪近海的区位优势,以勇立潮头的气魄、敢为善为的姿态,全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建设,跑出高质量发展'太仓速度',努力在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扛起太仓担当、展现太仓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专家点评
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研究员、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黄建洪
600年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太仓起锚,开启了中国的大航海时代。而今,这座港口城市历经千帆,正以全新的姿态,为世界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港口究竟意味着什么?在我看来,它不仅仅是交通、物流的节点,更是发展、交流、创新的节点。建好、建强、建优太仓港,就可以让太仓跑起来、联起来、通起来和活起来,成为苏州、苏南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主要依托。
如果说港口是太仓与世界的纽带,那么太仓的对德合作,更是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持续发展的一扇窗口。太仓优良的营商环境,让优质的项目企业来得了、留得下、发展好。
如今,太仓的航空航天成为了又一张亮眼的名片,西北工大太仓校区等高校和研究机构投入使用,为太仓航空航天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而这些,也无不彰显了太仓这座城市的创新之美。
过去十余年的发展,太仓呈现出了奋进的太仓精神和太仓速度,并构建起了比较完善的临港产业和临港经济产业体系,不断辐射周边。未来,太仓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新机遇下,将进一步优化临港经济结构,不断发力衍生经济带,助推产业集群建设,做好“港产城”融合的大文章。
(看苏州专稿 苏州广电全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