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长江江苏段江豚的踪影:“看到江豚跃出水面,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2022年09月22日 14:13:54 | 来源:交汇点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921日,初秋的江畔略带寒凉,江风掀起的细浪沾衣欲湿。从南京启航,寻找长江江豚的中国渔政031038两艘科考船抵达南通江面。本次科考在南京启动了长江江苏段调查,引发社会关注。

  远远地,江面出现了江豚的身影。

  长江珍稀旗舰物种,禁捕后首次科考

  这是第4次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也是长江十年禁捕后首次科考,与2006年、2012年和2017年江豚科考相比,本次科考的组织规格、参与人数、覆盖水域都是空前的。

  科考前两个月,2022年7月21日,存活了约2亿年的“中国淡水鱼之王”长江白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正式宣布灭绝,长江鲟被宣布野外灭绝。作为长江珍稀旗舰物种,现存唯一的鲸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江豚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指示物种,具有重要的保护地位和研究价值。上世纪九十年代,长江干流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2550头,2006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800头,2012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约1040头,2017年长江江豚生态科学考察结果显示,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但种群仍极度濒危。

  “长江全面禁捕后,江豚多了吗?”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名誉会长陈宜林表示,全面禁捕后志愿者们的感受是长江的生态环境有了改善,鱼多了,观测到江豚的次数多了,但要通过科学考察进一步验证。扬州江豚保护志愿者们一直在关注着长江全流域江豚科学考察的事,大家都充满期待,希望江苏段的江豚数量会有增长。

  长江江苏段均发现江豚

  长江江苏段,横穿东西425公里。

  长江江苏段有南京、镇江两个江豚保护区,保护区为江豚长久栖息地。南京长江江豚的家域面积达82.69平方公里,呈聚集型分布,主要分布在子汇洲与子母洲交汇处、三桥水文码头以及潜洲附近。记者多次在南京长江大胜关、新济洲见到了江豚出没。“南京是全国唯一在市区可以看到江豚的城市,三桥大胜关江面有两群固定江豚,每群有六七头”,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相关人员介绍。根据2020年观测结果,按照观测头次正常估算,江苏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江豚为20-30头,加上与南京段50头部分交叉,保守估计长江江苏段江豚应为60-70头。

  “长江江苏段江豚科考,总共有两艘科考船,一艘南岸,一艘北岸,同步进行,覆盖江面很广。相对于以往三次江豚科考,这次采用了影像辅助观察系统和环境DNA技术两种新型监测技术。新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全面掌握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分布和栖息地环境现状”,参加科考的南京江豚水生生物保护协会秘书长姜盟介绍。

  科考船驶过长江扬州段,驶过三江营水域,在长江南京段,在镇江水域、南通江面,科考队员在长江江苏段都发现了江豚的踪影,江豚密度各不相同。考察过程,队员必须全神贯注投入到观测记录中,其间相互不交流,避免分散精力。每一次,他们按捺住兴奋的心情,静静等待江豚消失在滔滔江水中。

  全方位捕捉江豚讯号

  038科考船观察平台上,三名考察队员用望远镜观察江豚,考察船前方的自动影像辅助系统正在采集影像资料,同步记录长江沿岸带生境、岸线、航运等环境信息。

  “目视考察是科学考察中最核心的部分,采用截线抽样法。为保证与前两次长江江豚考察数据的可比性,本次目视考察的方法与2006、2012和2017年完全相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鲸豚类专家陈炳耀介绍。江苏地处长江中下游,水面宽阔,风浪较大,考察使用的渔政船搭建了观察平台。此次新尝试的自动影像辅助系统辅以后期人工智能AI识别。

  水下部分主要采取被动声学和环境DNA技术进行考察。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被动声学考察主要是将收声声呐放入水中,声呐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可以有效判断江豚分布和数量。” 

  在031科考船上,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郑劲松研究员使用采水器采集水样,“环境DNA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物种监测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对长江干流水样的连续采样,获取水样中残留的水生生物种类信息,基于不同水域的江豚分布与相对密度等信息,有助于对长江江豚分布数量极少江段的分布信息进行补充。”专家解释,“科技手段的观测更加客观,特别是被动声学考察,已经普遍应用于鲸豚类考察,但和人眼观察相比,还缺乏观测的主动性以及对重点水域重点关注的能力,自动影像辅助系统和环境DNA技术可以作为人眼观测的有益补充,在未来长江江豚种群及生境监测中具有较大潜力。”

  全流域分段同步实施

  根据考察方案,本次科考方式和以往三次最大的不同是,不再是一支队伍干到底,而是采取分段同步实施的方式进行。考察范围包括长江干流中下游段约1600公里江段,洞庭湖、鄱阳湖湖区及部分长江支流江段,由120余名考察队员、20余艘渔政船艇同步实施。

  长江干流考察于9月19日启动,两支队伍分别于武汉市和荆州市启动,负责长江干流宜昌至鄱阳湖口段考察;另外两支队伍在南京启动,负责长江干流鄱阳湖口至马鞍山段、长江干流南京至河口区江段考察。“江苏段两艘科考船共有30余名科考队员,干流考察预计持续时间8天左右,整体将于9月底前后结束”,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张建军告诉记者。

  科考船每天行驶约10个小时,保持匀速不停,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感慨:“这次科学考察长江两岸的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得益于长江十年禁渔,以往科学考察期间江上有很多渔船,水下还有网具,科考船经常出现通行难,现在畅通无阻,大大提高了科考效率。”长江江苏段江豚科考组表示,科考结果将会在科考完成后科学统计分析,由农业农村部统一对外发布,科考结果将为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长江江豚保护方案提供科学性的依据,对于长江江豚乃至整个长江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每天长时间在船上盯着江面、仪器,船在晃,眼睛很疲惫”,上海海洋大学李建华说,“看到江豚跃出水面的时刻,虽然时间很短暂,却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丁蔚文 通讯员 段斌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