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欣红
(作者胡欣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9月18日,山东德州市作家协会发布了“廉洁文化主题文学作品征文获奖名单”,一篇题为《我的县长父亲》的散文获得了征文一等奖。该文因取名与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中的《我的区长父亲》作品名类似,引发部分网友嘲讽,质疑此次评选的公正性,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第一。随后,德州市作家协会将获奖信息删除,德州文联则回应称评选活动合规。
坦率地讲,在大力倡导反腐倡廉的当下,乍一看到《我的县长父亲》这样的标题,确实容易令人浮想联翩。但是,只要稍微浏览一下内容,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看法。
《我的县长父亲》的作者名叫于忠东,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禹城市支行退休干部。在文中,她用朴实的笔触,通过几件小事展现自己眼中对家人“无情”“抠门”“一根筋”的父亲其实是受百姓爱戴的“好官”“清官”。“在他五十九载的人生旅途中,当过县长,做过饮食员,干过掏粪工,一生几起几落,没给我们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却给我们留下了129本工作日记。”而且,所谓的“县长父亲”,并非在任县长,而是一名解放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1988年已经离世。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看完《我的县长父亲》之后,很多人不由得热泪盈眶,由衷地敬佩这位心系群众、清廉正直的老县长。这篇散文不仅写得感人,而且和征文主题非常贴切,传递了共产党人应该有的精神和风骨,获一等奖可谓实至名归。这件事也再度警示我们,切莫“望文生义”动辄玩梗嘲讽戏谑。
耐人寻味的是,面对突发舆情,德州市作家协会采取了一删了之的应对方式。网络时代,一些事情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偏离原意乃至严重背离初衷,并不意外。但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回避问题,而是直面问题,及时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予以回应,纠正舆论方向。
身正不怕影子斜。谨以《我的县长父亲》获奖风波为例,德州市作协只要给出一纸说明,简要介绍一下该文的情况,就足以让流言消散。哪怕啥都不说,直接把获奖文章推送到公众面前,网友们自然也会做出评判。
一删了之看起来简单,实则是一种鸵鸟政策。明明可以理直气壮反驳的事儿,这样一来反而给人以“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错觉。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看起来是为了“保护”作者,实则是对作者的不尊重,更失去了一次弘扬正能量的机会。幸运的是,经过网络发酵以及一些媒体的跟进报道后,鞠躬尽瘁的老县长于志明反而“因祸得福”,广为人知。
风波固然暂告一个段落,但如何应对突发舆情依然引人深思。德州市作协的做法,并非个例。不少地方和部门,一遇到网络负面舆情就自乱阵脚,怕闹大了不好收拾,难以理性分析、冷静应对。这样的思维模式不改变,就很难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世界。《我的县长父亲》获奖风波,因其事实简单明了,当然可以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但是,很多事情都可以见仁见智,如果是存在一定争议的问题,逃避能解决吗?主动放弃解释的机会,会不会助长谣言进而加剧激化矛盾?
面对复杂多变的舆情,当事人切莫被一时风向裹挟带偏,保持定力,认真倾听舆论诉求、真诚回应舆论关切;而网友们也需保持理性,多方了解事态,让每句话都掷地有声。惟愿各方努力,一同坚守正确舆论导向,让网络环境更加安全、清朗、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