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田勘
(作者张田勘,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学者,媒体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不想退休后每天打打太极、钓鱼,希望可以活得更充实些,也是想给女儿做个榜样,年轻人更要坚持终身学习。”9月13日,52岁的鲁新林到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报到了。他表示:“我给自己定了目标,将来还要专升本。”
(图片来源:极目新闻)
52岁上大学引发热议,鲁新林不是唯一一个。2019年,52岁的杨小勇也到贵州民族大学报到。接到录取通知书后,杨小勇曾一度犹豫,经学校鼓励,并为其减免学费、住宿费,解决了生活费,他才有勇气报到入学。
52岁上大学,面临着来自外界和自身的阻力,甚至遭到冷嘲热讽。首先,人们会发问,52岁还适合上大学吗?年过半百,与年轻人相比,精力和记忆都会下降,有人认为,此时学习犹如错过春种,似乎也会延误秋收。人生固然有生物节律,从幼童到青壮年,都是学习的好时光,但人过半百,未必就错过了学习的好时机。
一方面,人生无涯,学而不止,活到老学到老。另一方面,神经生物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大脑神经元终生都在生长和更新,可以从生物机制上保证人进行终生学习。海马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脑区域,简单来讲,主要负责学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证明,人在79岁时大脑中的海马体也有新神经元或新神经的形成。这意味着老年人仍然可以像年轻人一样完成学业,并且取得好成绩,当然,可能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一些。更何况,根据最新的划分标准,52岁还算不上“老年人”呢。
2019年入学的杨小勇,其学业一点不亚于年轻同学。入学后,杨小勇申请从电子商务专业调剂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尽管大一第一学期,杨小勇对大学学习有些不适应,尤其是计算机课,学起来有点吃力,挂科了,但在专业课方面,他的表现不输同班同学,甚至要比很多同学好一些。全班59人,他的汉语言文学考了第一。大一第二学期,杨小勇的学习更加得心应手,重修计算机通过了,汉语言文学还是班级第一,大学写作也从上学期的前几名跃居第一。
还有人问,都52岁了,学完以后有什么用?
把时间轴拉出来,就能清晰看到学有何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高到2021年的78.2岁。以78.2岁计,大学毕业出来,还有20多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如果可以获得工作机会,并能胜任工作,就是为社会添加财富和贡献。即便找不到工作,通过学习,也是从各方面提升了自己,对全民素质和文明水平的提升做贡献。退一步讲,在家庭中还能更好地辅导和教育孙辈,将经验、观念、理论和技能薪火相传。
当然,亦有嘲讽之声,认为他们占用了年轻人的上大学名额。然而,从法律和伦理上看,上大学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
考大学以学习能力为标准,与年龄无关。从教育理论和伦理来看,中国历来有“有教无类”的传统和认同。无论什么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这种平等的教育思想是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传统,同样也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年龄上。无论什么年龄,无论男女,都可以受到任何形式的教育。只要符合入学标准,只要有学习能力,能够学下去,就可以进入校园学习。
不仅如此,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学校还应当创造更好的条件以利于他们的学习。当初贵州民族大学对52岁的杨小勇除了鼓励,还为其减免学费、住宿费,解决生活费。有大龄学生的高校,根据大龄新生的特点,在学费、住宿等方面给予照顾,如分配人少的宿舍或一个人住的宿舍,或允许其到校外租房,或减免学费、住宿费,鼓励他们安心学习,才是高校该有的格局。
多一人接受高等教育,往小了说,是圆了个人的梦想,往大了说,有利于启迪民智,提升全民素质和文明水准,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增益。学习永远不嫌晚。不管是52岁还是七八十岁,学习的大门一直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