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都没想到,我能从一个农民转型成为小老板。我是最早一批区里创业培训班的学员,现在我在城里买了房子,双胞胎儿子在市里的初中读书,社会为我提供了宽阔的舞台。”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镇的施海心道出了当地新一代农民的心声。
为掌握全区人力资源情况,宿迁市宿豫区初步建成了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输入率超过99%,并完成了城镇社区人力资源信息库、企业空岗信息库和培训资源信息网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信息化、大数据作用,运用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和现代化技术手段,按照摸底调查、技能培训、援助就业的方式,对各类劳动力实施培训转移工程。截至目前,宿豫区所有乡镇、街道均通过了省充分转移就业乡镇检查验收,10个社区被评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如果说“数据在手、开辟岗位”是宿豫区就业创业工具箱里的先手棋,那么“吸纳就业”就是其中的加速器。
在京东的“阳光天使”工作室里,有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曾经是“残疾贫困人员”,却因“触网”擦出了就业的火花。现在他们当起了电商接线员。不仅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天地,还影响和带动了家乡周围一批人到京东就业。
据悉,京东集团与江苏开放大学合作创办江苏开放大学·京东电商学院,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坚持走“工学结合、订单培养、产学结合、定向就业”的培养模式,对贫困劳动力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就业,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和校企共享发展。
“前些天我到城区买东西,竟然让我有了意外收获。”曹集乡农民尹豪高兴地说。在千鸟园广场“天天微招聘”现场,几张桌椅、几顶帐篷,每天都有不同的区内企业到现场招聘。像这样的现场,每天都有十多人甚至几十人求职签约。尹豪就是通过千鸟园广场旁的“天天微招聘”摊位找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现在的他在区内一家食品企业上班,月薪近5000元。
在“微招聘”现场,有专人现场宣传、解读就业创业惠民惠企政策,指导求职者选择就业岗位。千鸟园广场“微招聘”更是成为支撑宿豫区转移就业的“大舞台”。
“通过参加培训,我掌握了更多农业种植专业知识,不仅自己田里的庄稼长得更好了,还能帮助乡亲们,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来龙镇光明村的种粮大户沈军说。前不久,当得知区里正在开展农业种植培训时,他第一时间报了名。通过培训学习、考核评定,取得了农业技术员中级证书。现在,村民们有种田方面的问题,都会向他咨询。
为深入推动乡村人才培训工作,宿豫区出台了“蓝领农民”评定新模式实施方案,着力推进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建设,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蓝领农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目前,已有700名农民喜获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变身“蓝领农民”。
与此同时,一场涉及电工、车工、行车三个项目的技能升级比武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通过比武激发了大家学技术、练技能、钻业务的热情,也为大家搭建了技能竞赛的擂台、岗位成才的平台、展示才华的舞台。”正在候场的朱金瑞笑着说。
近年来,宿豫区围绕培养重点产业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新增高技能人才1600余人,技师和高级技师260余人,发放技能补贴1000余万元,现在“高技能人才军团”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借势而为只为乘势而上。目前,宿豫区拥有技能从业人员近10万人,技能人才占全区劳动力总量的40.4%,劳动力实现了逆流,由当初的“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区”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回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