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廷亮尽心编写岐山村村志。记者 刘冰 摄
郭廷亮家庭全家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建设,精心组织、广泛发动、严格把关,推出一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代表性强的文明家庭……”记者获悉,在第三届江苏省文明家庭推选活动中,贾汪区紫庄镇岐山村郭廷亮家庭光荣上榜,成为十里八乡普遍赞誉的文明家庭。
郭廷亮家庭,是一个充满爱和正能量的家庭。郭廷亮,今年虽已81岁高龄,但他退休不退志,对身边的人和事都十分热心。他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爱与坚守的故事。
兢兢业业 永葆初心使命
郭廷亮从事教育工作37年,人人都称他“郭校”。他把一生的精力和热情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学校管理、培养教师骨干等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的他,退休后并没有停下奉献的脚步,以实际行动践行着“退休不退岗,退休不褪色”的精神。
8月26日一大早,郭廷亮就在自家的小院子里忙活了起来。庭院里的石榴快要成熟了,数量虽不多,但是个头儿很大,压弯了枝条;圆圆的身子像一个个小灯笼,汲取了一夏天的营养,开始散发石榴特有的清甜气味。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郭廷亮把自己的一生都倾注在了岐山村的发展中。如今,年过八旬的他仍坚持为岐山村的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红烛晚年。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岐山村,无论是调解村民矛盾,还是带领群众搞好农业生产,郭廷亮都兢兢业业、不计得失,为美丽乡村建设出力出汗、任劳任怨。在村庄道路建设、绿化美化、乡贤调解、红白理事等事务中,处处都能看到这位老人忙碌的身影。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2016年,年近杖朝之年的郭廷亮又把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投入到岐山村村志的编写中。本应安享天伦之乐,但他却不辞辛劳,历时多年,走访村民上百次,查阅大量资料,几经修改,终于在2020年为岐山村写出了14万余字的村史,记述了岐山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文历史和生产生活的演变,让全村人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家谱”。
“是什么支撑您一直为乡亲们忙个不停?”面对提问,郭廷亮回答道:“我从教好多年,也退休好多年,在我年轻时,岐山村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一定要尽我所能回馈岐山村,回馈这个生我养我的故乡。”
以德育人 重视子女教育
在郭廷亮的家里,一张全家福照片格外引人注目,十七口人面带微笑,一大家子其乐融融。
郭廷亮与妻子丁彩云至今已经走过了金婚50年,他们夫妻恩爱、相濡以沫,在相互扶持的岁月里孕育了4个孩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郭廷亮深知做人的重要性,即使再忙也不忽视对子女的教育。他和妻子以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子女,同时注重培养子女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会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但郭廷亮一家用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起了一个文明和谐的家庭。他们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展示了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热心公益的高尚品德。
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郭廷亮的子女们互敬互爱、尊老爱幼,不但有高学历,而且具有自强、谦逊的良好品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绩优异。孙辈们同样自强不息,2020年,郭廷亮的孙子和孙女分别考上了天津大学和合肥大学。
在郭廷亮家,时不时的家庭聚会成为不变的旋律,长辈们的言传身教时时传达着家庭美德,诠释了一个家庭的文明和谐之因。
热心助人 邻里和睦相亲
年过耄耋,终日奔波,不计报酬,当被问及这么做图个啥时,郭廷亮坦然地说:“帮助了别人,快乐了自己,就图这个。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做下去。”
郭廷亮在岐山村是出了名的热心肠。有句老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家有什么难事,有什么重大的事,郭廷亮总是热心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是邻居们的主心骨和主事人。
几十年来,不论邻居们谁家在生活上遇到困难,郭廷亮都第一时间到场,忙前忙后,出力献策。谁家缺米少盐,他主动送上;帮助邻居铺设门前的水泥路,还出资修建水渠;遇到村里有红白事,他会热情地张罗……像这样的“小事儿”,郭廷亮已经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了。住在同一巷子里的邻居,家庭特殊,遇到梅雨季节,屋顶漏水。了解情况后,郭廷亮全家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决定帮助其渡过难关,于是送去了部分钱物,并联系在本村工作的壮年工人,协助其完成房屋修整工作。郭廷亮常说:“人活着,不能光为自己,做件好事心里总是踏实的。况且我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小事,不值得一提。”
郭廷亮家庭只是当地极其普通的一个家庭,但又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家庭。家庭成员之间构建了温馨和睦的生活氛围和积极向上、健康的生活态度,以家庭“小气候”温润社会“大气候”,推动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在贾汪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