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就能夸上天?探店博主别再“夸夸其谈”了|荔枝时评

2022年08月30日 17:05:33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熊志

  (作者熊志,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人;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门吃饭前,打开本地生活类软件看看评分和探店帖,用来“种草”或者“避坑”,已经成了不少消费者的习惯,探店博主也成为一种热门的新兴职业。

  相较于传统的点评类APP,探店博主视频化的呈现方式更加直观立体。餐厅环境如何,饭菜可不可口等等,博主们能够通过亲身体验为消费者提供行动指南。

  然而,网上宣传和实物宛如“卖家秀”和“买家秀”,让消费者直呼上当的情况屡有发生,有钱就夸、虚构体验过程、不免单就给差评的探店乱象也时有发生。

  比如,有探店博主与商家约定好探店免费享用“三人餐”,却带了8位亲友到店消费并拒绝支付亲友餐费。2021年底,拥有百万粉丝的美食博主“牛道”,曾连续两次试吃同一家餐厅的同一道炸酱面。首次品尝时,他吐槽“炸酱没法吃”和定价“实在太贵”;但几天后他却改口称价格实惠,还大肆赞赏面的味道,前后相差极大。

  实际上,探店本该是利好三方的行为。消费者“云体验”能够高效选择心仪的消费目的地,优质商家可以获得更高曝光量,探店主播也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流量聚焦。但频频上演的“翻车”闹剧映射了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行业规范缺失的现实窘境。

  当然,并不是说探店博主不应该进行商业推广。制作一条优质探店视频,并非随意写一条评价,其生产成本更高,有商业上的回报才能支撑持续的优质内容生产,为消费者提供公正的评价。但既然是商业推广,就应该和一般的体验内容区分开来,让消费者知情。

  事实上,这些为商家宣传的探店内容,本质上也是“广告”的一种,就应该按照“广告”进行约束管理。2021年发布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通过经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商品、服务的,“应当显著标明‘广告’”。而《广告法》同样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在没有标注区分的前提下,探店博主对商家大夸特夸,消费者以为夸赞是博主基于真实的消费体验得出的结果,结果到店消费,发现与个人观感体验相差甚大,种草变成了踩坑,如此虚假宣传无疑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所以,对于类似带有互联网广告性质的探店内容,监管部门理应按照互联网广告的相关法律法规来监督管理,涉及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的,应予以果断处罚。至于有的博主以给好评为由索取相应的回报,已经涉嫌敲诈勒索,更需采取严格的惩罚。

  至于短视频平台方面,一方面应该加强内容把关的力度,提高探店内容真实性;另一方面,对于探店“软广”,不妨考虑推出一些识别、标注的机制,让用户知道哪些是广告,哪些是完全个人化的真实评价。目前,小红书已经屏蔽近200万个链接;抖音生活服务也针对达人“云探店”“同质化博流量”等违规行为,累计治理违规案例209个。

  与此同时,要再次明确一个常识:唯有真诚得人心。探店行业要想长远发展,不管是探店博主,还是商家和消费者,都应该维护真实不造假的底线。

  对商家而言,如果产品和服务品质差,也找来探店主播一顿“安利”,若消费者实际体验并不好,和心理预期落差太大,反而会将产品更快拉入“黑名单”。同时,这对于探店博主的口碑,也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所以,商家要想收获消费者的青睐,说到底还得在产品和服务上不断改进提升,以真实换信任,以高质量、好价格赢得好口碑。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