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存时间,年老时享服务,存储时间的“银行”这一互助养老模式实际运行状况如何?“时间银行”又如何让人们乐存爱取?
【探访:互助养老模式下的“时间银行”】
前两天,在南京市建邺区桃园居社区,“时间银行”的志愿者接到了空巢老人黄奶奶家属的求助。孩子不在身边,去医药拿药成了难题。“时间银行”服务站点接下了任务,第二天志愿者拿到老人的医保卡,顺利为老人取了药。
黄奶奶女儿告诉记者,给老人拿药是个头疼的问题,有时候爸妈打电话过来,自己这边工作会议开了一半,真的是很担心。所以“时间银行”服务真的是解决了后顾之忧。
在南京,像桃园居社区这样的“时间银行”服务站点已经有1300多个,申请注册的志愿者超过了5.7万人。代买药存储0.5个小时、上门送餐存储0.25小时……平均每天有上千名志愿者在储存“爱心时间”的同时,把守望相助的温情送到渴望陪伴的空巢独居和农村留守老人身边。
【多点发力 让“时间银行”维持良性运转】
志愿者在奉献,政府也在行动。在人口流动的大背景下,时间银行如何实现通存通兑?为化解志愿者的担忧,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全市“时间银行”的通存通兑,同时设立了专项基金,如果志愿者离开南京,基金按照上一年非全日制小时工工资标准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志愿者通过服务获得的时间,除了自己60岁后使用,还可转赠给自己的亲属,让他们尽早享受到互助养老带来的便利。
南京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志愿者杨琪琪说,年轻人存时间给老人提供服务,这个时间可以留给自己的长辈用或者说捐出去,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周新华说,2022年全市要新增80个以上的团体志愿者,他们的加入更好契合老人健康养生照护这些方面的需求。
继南京之后,江苏张家港、溧阳、无锡等多座城市的“时间银行”也陆续开业,新的“时间银行”模式不断涌现,如无锡版“时间银行”就将服务内容拓展到“全人群参与”。省级层面的制度设计也在加速,江苏“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明确,在省级层面探索建立“时间银行”积分兑换养老服务制度。专家认为,要推广这一模式,提高志愿者的活跃度、丰富应用场景、完善时间银行相关立法等,都是未来需要不断探索和填补的空间。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河海大学老年保障研究所所长李静说,“时间银行”是互助养老的推进器,是志愿文化的孵化器,是资源链接的大平台,大有可为。下一步,“时间银行”要发展,可以把参与者或者受益者的辐射范围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完善推向全国,形成敬老、孝老、爱老和互助惠老的一种良好氛围。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敏 章斌炜 王雪彤 朱晓莹 亓晨 谢健 郑伟 张家港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