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盱眙县积极探索致富新途径,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水稻+”绿色种植养殖新模式,着力发展小龙虾和水稻共生的综合种养项目,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
在稻田里养龙虾,被称之为“稻虾共生”。稻田里龙虾脱的壳和排泄物是禾苗生长的天然有机肥料,减少了禾苗生长对化肥的依赖;稻田里的龙虾又是禾苗的治虫好手,稻田里的害虫(包括成虫、幼虫、蛾和卵)都是龙虾的美食,虾稻共生的生产方式对农业投入品有着严苛的标准要求,一旦施用化肥或喷洒农药,稻田里的小龙虾便难以生存,这对促进水质的改善也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因此,稻田养龙虾的传统模式与现代农业的绿色观念不谋而合,也成为虾稻共生在生产环节的先天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所在,既减少了农村的水土污染,又提高了稻米的品质。
在“虾稻共生”模式的基础上,管仲镇总结出了一批新型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包括“水稻+小龙虾”“水稻+稻田鱼”“水稻+鳖”“水稻+泥鳅”等等。
这些新型综合种养系统,更加注重高效生态农业,不仅仅有效地利用耕地和水塘,也能够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分别减少52%、37%,病虫害绿色防控应用率达到100%,达到了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管仲镇贡虾行稻虾共作家庭农场负责人姬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采用“虾稻共生”模式,每亩水稻可少用30公斤化肥,且无需使用农药,成本降低为170元。在稻田里养一季小龙虾,每亩可收虾200斤左右,按照市场平均价每斤15元左右,每亩可增收约3000元,十来亩田的一家农户就可增收3万元左右。
管仲镇农村工作局局长朱永锐说:“在大力推行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引进‘虾稻共生’全面种植,皮薄、体肥、黄多、肉质饱满的小龙虾和特色优质的龙虾香稻米广受欢迎,供不应求。待稻田收获后,所有秸秆还会被回收利用,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