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的观鸟圈里有一个花名叫“黑琵”的新人,3年来拍摄记录了316种鸟类,其中不乏国家一级保护鸟类。
鲜少有人知道,这位对鸟类有着非凡热爱的新人,竟然是15岁的初中生朱晟涛。
自学完成从“鸟圈小白”到“观鸟达人”的进阶,他用相机记录青春。
这位苏州少年说:“热爱是我最大的动力。”
神秘新人“黑琵”和他的观鸟记
“这是我上个月在江西拍到的靛冠噪鹛,世界上最神秘的鸟类之一!”来到朱晟涛家中,他从手机相册里翻出自己拍摄的照片,兴奋地向记者介绍到。照片中的靛冠噪鹛立于枝头,顶冠呈蓝灰色,黑色的眼罩连接着鲜黄色的喉部和腹部,灵动可爱。
据朱晟涛说,拍摄靛冠噪鹛一直是他的心愿之一。“这种鸟类在2007年被列为极度濒危物种,只在每年的4月到8月会出现在江西婺源的几个小村庄里,世界上其他地方是看不到这种鸟的。”为了拍到心心念念的靛冠噪鹛,全家一起出动去了婺源。“很多人过去蹲守好几天都见不到,我们一去就拍到了,真的很幸运!”
像这样为了拍摄鸟类的全家出游,朱晟涛已经组织了近百次,近到太湖湿地公园、张家港等地,远至江西、福建、安徽、浙江等省份,可以说,整个长江以南常出现的鸟类几乎被他拍了个遍。
对鸟儿的热爱从何而来?面对记者的提问,朱晟涛微微一笑,从边上的柜子里拿出一台小型的望远镜。“2019年暑假,我参加了云南西双版纳的一个昆虫研学活动,回来后爸爸送了我这台望远镜作为礼物。他本意想让我观察昆虫,但是慢慢地,我通过它看到了许多漂亮的鸟儿,从此就深深爱上了观鸟。”
在朱晟涛眼中,每种鸟儿都有自己独特的美,颜色、花纹、形态等,都是每种鸟独有的印记。而他最喜欢的,便是一种叫“黑脸琵鹭”的中型涉禽。“这种鸟类姿态优雅,第一次见到时我就被惊艳到了,这也是我花名‘黑琵’的由来。”
由于观鸟是个小众冷门的爱好,入门基本靠自学。在他的书房里,摆了满满一书架的鸟类图鉴、观鸟手册、国家地理杂志,甚至还有摄影教学。“这些书籍都详细地记录了各种鸟类的外形、分布地区,甚至还模拟了它们的叫声。”朱晟涛告诉记者,“学习摄影也是为了能把鸟拍好,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和光线调整相机的参数。”
“多样性框架”、“濒危等级”、“”IOC鸟类名录”……各类单调枯燥的理论知识和复杂的专业名词对朱晟涛而言却都有着无限乐趣。通过报名资深观鸟爱好者开设的线上课程、自学专业类书籍等方式,朱晟涛仅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从“鸟圈”小白到观鸟达人的进阶。“大概这就是热爱的力量。”看到儿子对观鸟有如此之高的热情,朱晟涛的妈妈沈彦君感叹到。
妈妈眼中的“黑琵”:
热爱自然的孩子眼里有光
“入坑”两年后,朱晟涛成功进入了苏州观鸟圈,在圈内众多前辈和“大佬”的带领指导下,他有了飞速的进步和成长。这个难得的机会,来自一次在野外观鸟时的偶遇。“当时我们出去观鸟,偶遇了同样正在观鸟的生物老师黄晨虹,他们二人聊起鸟儿滔滔不绝。”沈彦君告诉记者。
“看到一个十几岁的小朋友对观鸟有如此大的热情,既欣喜又感动,因为这在我们圈内是非常难得的。”回想起和朱晟涛的相遇,黄晨虹仍然感慨万千,“作为一个潜力股,如果有老师带领他,会进步得非常快。”就这样,惜才的黄老师将朱晟涛拉进了苏州的观鸟群。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黄老师不仅是“观鸟达人”,同时还是苏州林学会会员、苏州湿地自然学校志愿者,并在学校开设有“观鸟社团”课。通过她,朱晟涛成功和苏州市林学会搭上了线,参加了几次鸟类调查活动,也结识了诸多圈内大咖。“我会经常在群里向老师们请教,感觉自己找到了组织,很安心!”
朱晟涛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家人的全力支持,每次观鸟行动,必定是全家出动。朱晟涛负责选址和指挥,爸爸是司机兼保障后勤,妈妈和弟弟则是陪看员。“我们会用望远镜一起帮他找藏在树林间的鸟儿,也会学着他弯着身子放轻脚步,不打扰他拍摄。”妈妈沈彦君告诉记者,“跟着他,我们也都学了不少专业知识。”
说起儿子,沈彦君满脸的自豪。“他对于观鸟的热情,我都很佩服。每次去观鸟,他背着沉甸甸的设备爬上爬下,经常从早拍到晚,也从来不喊累。”
“热爱大自然的孩子眼睛里是有光的。”沈彦君说,“‘双减’下的暑假,他有更多时间可以走出家门,开阔眼界,我们作为家长觉得非常好。”
未来,朱晟涛还想去广西北海和青海观鸟。“中国北部是猛禽爱好者的天堂,那里有着很多南方看不到的特有鸟种,有机会的话我也想去看看。”
这位少年用热爱书写青春,祝愿他在自己所爱的领域扬帆起航!
(来源:看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