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丙奇
(作者熊丙奇,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考14次,复读13年,被网友称为“高考钉子户”的唐尚珺2022年高考情况依然引人关注。8月11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唐尚珺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录取,而截至发稿前,唐尚珺仍在考虑是否前往录取院校就读。
是否复读、被录取后是否放弃,从个人层面来说,这是考生的自主选择,社会舆论应该给予尊重。但是,从社会层面来说,学校和家庭都应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而复读机构也不应为了“复读经济”而刺激非理性的高分复读。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高分复读”,“被录取放弃报到”现象,有舆论提出,应该限制复读。很多人质疑复读加剧高考内卷,被录取放弃报到是不诚信,且挤占其他考生被录取的机会,浪费高校招生名额。这需要理性看待。复读是考生的权利,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复读还具有“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意义。录取不报到,也属于考生的选择权,不能和不诚信混为一谈,考生录取到不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应该允许其再次选择。
但是,选择要理性。盲目甚至带有其他功利目的的复读,则是需要警惕的。拿唐尚珺来说,他一再复读的动力,据说是有“清华梦”。可是,他本人真有考清华的实力吗?他想上什么专业,今后从事什么职业?这些都要在进行升学规划时想清楚。从他今年报考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学院)看,他可能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兴趣、职业兴趣,而只是有“名校情结”。
从每年高考录取结果看,护理专业并不热门,综合性院校医学院的护理专业的投档分数,要比综合性院校的普通理工类专业投档分数低很多。如在广西,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学院)的投档分只有569分,就比上海交大普通理工类的投档分677分低108分。近年来,一些学校和复读机构,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时,往往鼓励学生报考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或者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学院,被录取后,也算作被北大、上海交大录取。其用意很明显,就是冲着学校去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对这一专业感兴趣。
唐尚珺这次是否会到上海交大报到就读,还不清楚;他自己是否对护理专业感兴趣,也只有他自己能回答。但是,选择复读的学生不能只有一个模糊的“考出更高分数、进更好的大学”的目标,而必须有更为清晰的专业兴趣、职业兴趣,有长远的学业与职业发展规划,这样的复读才有助于实现自身的人生发展,而不是在一次次复读中实现自己所谓的价值。
不少复读生的“名校情结”,也和复读机构的刺激有密切关系。据报道,拿到上海交大录取通知书的唐尚珺,获得了学校8万元奖学金。复读学校、机构对高分复读生的奖励,把高分复读者打造为榜样,让这些复读生有了经济支持,也有了成就感。其中极端者,就会反复选择复读,还有的成为“职业考霸”,通过考出高分、被名校录取,来获得高额奖金。这是极为功利与短视的,但复读机构却由此扩大了市场,这是需要引起社会注意的。
引导考生理性规划复读,其核心是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外部的环境,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14次高考的唐尚珺被一些人视为励志榜样,但这显然是找错了榜样。如果以他来鼓励学生选择复读,将是极大的误导。当然,也有一些人说,当前社会存在的唯学历、唯名校用人导向等现象,也迫使学生不得不复读考上更好的大学。这是我国正在治理的教育与人才评价问题,可是,这也不是反复复读的理由。难道只有考上最顶尖的大学才有未来吗?事实上,他们心中的“唯名校”才是最严重的。
所有的复读学校、机构,也要认识到,即便学生复读的目标很功利,就是要考出高分,但办学不能太功利,更不能刺激功利。不能通过奖励高分复读生来扩大复读需求,加剧基础教育的应试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