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读书会·人文地图|玄武湖(五)

2022年08月09日 16:22:10 | 来源:江苏广电荔枝读书会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自古以来,韦庄的这首《台城》都与玄武湖的十里长堤交相辉映。

  六朝以前的玄武湖,面积四倍于今,东抵紫金山,北达幕府山,庞大的水域没有明确分界,成为六朝王城的水患。《建康实录·晋上》:“(元帝)大兴三年,创北湖,筑长堤,以壅北山之水,东自覆舟山西,西至宣武城,六里余。”宣武城位于幕府山南,为南朝宋孝武帝在玄武湖西所筑的演武场。大兴三年(320年),晋元帝为了把后湖水域建造成王朝水军的训练基地,提高后湖水位,疏浚河床,将浚湖之泥自东向西,沿覆舟山到幕府山南修筑了一道6里多的长堤,这就是“十里长堤”的雏形。

  到了南朝元嘉二十三年(446年),宋文帝对后湖进行了更大规模的整治。《南史·宋本纪中》:“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筑北堤,立玄武湖于乐游苑北。”前篇所述,乐游苑在覆舟山南。宋文帝在晋元帝的基础上于乐游苑北加筑河堤,使堤岸延伸至10里之长,时称“北堤”。

  关于“十里长堤”的方位,蒋赞初在《南京史话》中说:“(玄武湖)长堤,东起覆舟山北麓,西抵幕府山下,长达10里多,这条堤大约就是晚唐诗人韦庄《金陵图》诗中所指的‘十里堤’。”贺云翱在《“一湖二河”尽风流》中对照今天的地理位置,认为“这条堤岸大致沿着明城墙的方向从覆舟山以西至神策门乃至幕府山。”季士家在《名都南京城垣略论》中曾描述,“今玄武门左右一段(明城墻),因以堤埂建成”,可知长堤与这段明城墙基本一致。由此,堤岸应位于玄武湖的西南岸,从今天的太平门沿明城墙方向至神策门再到幕府山南,成为玄武湖西、南边界,其主要作用是阻遏湖水浸灌台城。

  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长堤(太平门至和平门)则是清代以后逐步形成的。在经历了宋代“泄湖围田”后,明太祖朱元璋建明城墙时,进一步压缩了玄武湖的范围,太平堤又切断了其与钟山的联系。清王曼犀《后湖图说》:“东北有丰润门(今玄武门)之新堤,东南有太平门之鸪栖埂(今情侣园一带),横袤处为十里长堤……”

  晚清的两江总督与长堤多有渊源。同治十年(1871年),曾国藩在堤上建造“杨柳楼台”。十年后,继任的左宗棠下令修筑了连接翠洲和梁洲的长堤,并命名为“曾公堤”以纪念同僚,解决了游人“必自太平门出,命舟而行”的难题。光绪二十年(1894年),张之洞代刘坤一之职,又在杨柳楼台旧址上修建了“初日芙蓉”牌坊,十里长堤成为玄武湖标志性景点。

  民国时期,太平门至和平门铺设弹石路面。新中国成立后,市政府于1971年加宽堤面,全部改为沥青路面,并沿湖种植各种名贵植物。本世纪以来,和平门至翠洲门段景观得到全面提升,如今的十里长堤已无愧于“金陵四十八景”中的“北湖烟柳”之美誉了!

十里长堤近影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