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名城。“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荆州建城历史长达三千多年,先后有六个朝代、三十四位帝王在此建都,是春秋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在荆州留下了历史印迹。但要说人们印象最深的,恐怕还是要数三国时期,特别是围绕刘备占荆州,关羽守荆州、失荆州,演绎了生动曲折、荡气回肠的故事,令人难忘。
前两年从武汉到宜昌参观三峡大坝时,我曾顺道到荆州,登上荆州古城,既为古城保存之完好而赞叹,又被它的厚重历史文化而感染。置身城楼之上,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刀光剑影,听到了当年的鼓角铮鸣。那些壮志凌云、个性鲜明的英雄,犹如滚滚长江奔腾的浪花、历史天空闪烁的明星,吸引人们不尽的追寻思索、深情的回眸凝望。观览中,大家议论最多的还是当年关羽究竟为什么失荆州,如果荆州不失,历史是不是可以改写?历史当然不会改写,但荆州丢失的原因倒可以深入思考一番。人们常说的一句话是“关羽大意失荆州”,但凭关羽的才干,“大意”两字未免以偏概全,“大意”只是表象,战略失策和实力不济才是实质。揭开历史的面纱,不难看出,那个时代仅凭关羽一己之力要想全面击败曹军、恢复汉室几乎没有可能,何况他又意气用事,没有认真贯彻诸葛亮交代他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之策。东吴经过精心准备,成功突袭荆州,打了关羽一个措手不及,这才是关羽失败的真正原因。不过,关羽被擒遇害,并没有损害他的历史形象,历史的悲剧反而成就了他忠义威武的美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无论是庙堂之上还是草野之下,对关羽的尊崇一直热度不减,尤其是宋、明、清时,各朝帝王不断追加关羽称号,以关羽为忠义的化身,强化官员的忠君爱国理念。清朝时,关羽被追封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朝廷颁令,以关帝庙为武庙,并入祀典,全国各地兴建关帝庙,关羽成了武圣,甚至被神化,民间还认他为武财神。荆州市南门,就有一座关帝庙,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明万历年间重建,清朝数次重修并扩建,清雍正、乾隆、同治帝先后御赐匾额“乾坤正气”、“泽安南纪”、“威震华夏”等,庙内还存有关羽青龙偃月刀、赤兔马槽等珍稀文物。
关羽又被后世之人尊称为关公,他在关姓名人中首屈一指,与关羽一同遇难的义子关平,还有其亲子关兴、关索及后人关胜也不时被人们提起。其实,关姓最早的名人当属夏朝发、桀两代君王的宰相关龙逄。关龙逄为古豢龙氏的后代。相传,在帝舜时期,养龙高手董父为帝舜养龙,获封豢龙氏。那时的龙实际是鳄鱼,为防止鳄鱼凶猛杀人,就要把养龙的地方围圈起来,并把门严密关好,这是最早的“关”意。因此,豢龙氏也称关龙氏,后简化为关氏或龙氏。关龙逄在辅佐夏桀期间,实在看不下去桀残酷暴虐、宠信妖姬、挥霍无度、迫害贤良、滥杀无辜的行为,他多次向桀进谏,但桀不予理睬。于是,关龙逄决定以献黄图,即一种关于地舆、陵庙、宫观、明堂等事的图画为名,意在表明这样下去就会丢掉江山社稷,如桀仍不听从,则进行死谏。果然,桀非但不以为然,反而将关龙逄囚禁,后来干脆对他施以炮烙之刑,关龙逄遍身烧焦而死。由于他为民请命、直言死谏而死,后人将他与商朝被纣王剖心的比干并列,并一同祭祀。唐朝时,曾有人为关龙逄树碑,碑文刻“夏直谏臣关公之墓”。明朝时,有为关龙逄和比干立“双忠祠碑”。清朝有诗赞曰:“劲草堂前古柏垂,双忠遗留使人悲。欲知直节匡前代,更读中原三绝碑。”有人认为,关姓的来源即从关龙逄始,关姓的另一个来源与周朝函谷关的关令尹喜有关。尹喜因任职的原因,世称关尹喜或关尹令。相传,当年老子出关时,关尹喜热情相待,并真诚挽留老子作《道德经》,关尹喜之名随之传开,他的后裔及族人,亦称关尹氏,后简化为关氏、尹氏。此外,关姓还有源于官职说、少数民族汉化说等。
关羽一生身经百战,《三国演义》中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围攻襄樊等,都显示其神勇,然而,最精彩的华章还是过五关斩六将。在冷兵器时代,单枪匹马要想通过严密防守、明阻暗算的数道关隘,常人绝对难以想象,而这些在《三国演义》中都有出神入化的描写。既然说到了“关”,不妨就来认真研究一下“关”的来历,以及与之有关的文化和故事吧。
关,是个会意字,它的本义为用顶门杠使门闭紧,《说文解字》解释为“以木横持门户”。简单地说,它指的是门闩,之后引申为关门,由关门的关又引申为关口,再后来赋予了它更多含义。例如,难关,比喻不容易克服的困难或不易度过的时期;攻关,指攻打关口或比喻努力突破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难点;乡关,一般是指自己生长的故乡;年关,指农历年底,旧时欠租、负债之人要在年底时偿还债务,过年如同过关;牙关,指上颌与下颌之间的关节,泛指上下两排牙齿;关节,指起关键作用的环节或指动物骨骼的骨块之间的连接点等;关系,指事物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也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以及对有关事物的影响;关心,指人与人之间的留意、注意或关怀、挂念;关塞,指边关、边塞或指特定的关口、要塞;关张,指停止商店营销活动或歇业;关河,指关塞、关防,也泛指山河等。值得注意的是,作为特定的地理概念,中国境内还有关内、关外、关中、关东、关西、关南等称谓。关内和关外,是以山海关为天然的地理分界,亦作为历代沿袭的行政区划分界,关内为燕山渤海以西,关外为燕山渤海以东。关中,指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地域,古时因其处于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四关”之内,故称关中。至于关东、关西,则有漫长的演变过程。战国时期,秦军出渭河平原、进入中原地区时,必须要经过函谷关,函谷关之西的秦国通常被称为关西,与之相对,函谷关之东广大地区则被称为关东。到了明朝,山海关是明长城东起第一关,因而山海关之东被称为关东。清朝一直沿袭这一称谓。民国时,关东则指东北或东北三省地区。
至于古代关隘的形成,据考证,它与国家所设收税的关口或站卡有关。《周礼·地官》记载,当时的官吏有“司关”之职。中国海关博物馆有一件“关”字瓦当藏品,它原是汉朝函谷关门楼上下垂部分的建筑构件。函谷关作为汉朝洛阳西去长安的重要关卡,曾见证了古丝绸之路的辉煌,而“关”字瓦当在函谷关出土,正好为中国古代关隘起源提供了有力证据。继收税关卡功能之后,由于战事的频繁发生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关”的性质和作用都发生了很大改变,关城建筑和关塞设施的防御功能凸显出来。春秋战国时期,对关城和关隘的重视已成为帝王与统帅们关注的重中之重,各种攻守设施和战术战法应运而生,《墨子》一书中就生动地讲述了墨子与公输班九攻九拒较量之事。古时几乎所有较大规模战争,都少不了攻城拔寨、闯关夺隘。围绕“关”的防守和争夺,上演了许多威武雄壮、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在置关、建关、守关、攻关的同时,“关”的文化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例如,带“关”字的成语有生死攸关、息息相关、蒙混过关、咬紧牙关、一语双关、丸泥封关、参透机关、闭关自守、无关宏旨、玄关妙理、无关轻重、机关用尽、紧急关头、漠不关情、事不关己、裙带关系、关怀备至、关门打狗、关山迢递、关情脉脉等。带“关”字的古诗词很多是耳熟能详的名句,如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之涣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苏轼有一首记述他与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景的词叫《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位大文豪以“阳关曲”词牌作词还有多首。“阳关曲”本名“渭城曲”,单调二十八字,因唐王维“西出阳关无故人”诗句而得名。“阳关曲”作为琴曲名即为《阳关三叠》,这是十大古琴曲之一,是古琴艺术的代表作。陆游有一首《关山月》七言古诗,全诗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四句。其中,第一层次为:“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这是对南宋朝廷偷安求和、不修武备的极大讽刺。“关山月”本为汉代乐府横吹曲的调名,因离别伤感而作的歌曲,内容多写边塞士兵久戍不归伤离悲别的情景。陆游在此用古乐府的旧题,做了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关”的文化和故事有很多,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文史趣思(贰)
作者:陈学斌 著
出版日期:2022年7月
内容提要:
一蔬一饭,一猫一狗,一枝一叶,平淡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其引发的所思所想,时而使人振聋发聩、心情激荡,时而又润物无声、春风化雨。
本书作者续作《文史趣思》,依然在沃土上耕耘,在峰峦上求索,在史实中寻觅,在故迹中游览,汇成十五篇妙趣横生的文章。一人一物知文史,一字一句见趣思。
溯其源,懂其礼,知其文,识其味,悟其法,明其道,是作者的目标。讲故事,是作者的方式。羊的由来,马的传奇,关的雄壮,亭的优美……作者旁征博引,生动叙写趣闻趣事,使古往今来相关文史片段跃然纸上,一个个变得真实鲜活、有血有肉、亲切可感。
中国历史文化丰富滋养着中国人的心灵。翻开这本小书,读者可于闲暇中读懂中华文化之精髓,于笑意中深得作者之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