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港→江苏内河港前列→全国内河航运新中心

2022年08月08日 10:22:27 | 来源:淮安发布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黄金水道”淌金银

  “通江达海”向未来

  ——淮安发力临港经济内河航运风生水起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向水面,淮安内河两岸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淮安新港内,数艘千吨级船舶停在岸边等待卸货;淮安港黄码作业区建设加快推进,一辆辆工程车在工地来回穿梭;苏淮通用码头上,集装箱船整装待发……

  淮安,河湖交错、水网纵横,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淮安的水,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名不见经传的小码头,到如今集装箱吞吐量稳居江苏内河港之首,淮安用了十多年时间。淮安港,是淮安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时代注脚,也必将成为淮安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的关键支点。

  从“肠梗阻”到百舸争流

  打造内河航运新中心

  淮安既不临江,又不靠海。但在淮安的版图上,京杭大运河、里运河、古淮河、盐河“四水”穿城而过,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大部分也在淮安境内。如何打破端着金饭碗却没过上好日子的窘境?

  近年来,淮安立足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定位,围绕打造“淮安内河航运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内河航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中心,形成“一核心、两中转、三配套”的互联航线布局,支撑淮安打造以新港作业区为核心,沿淮河、沿运河为腹地的长三角北翼内河集装箱运输枢纽,进一步巩固了淮河流域、京杭大运河沿线乃至全国重要内河港及苏北中心枢纽港地位。2021年,淮安港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从数据看,“十三五”期间,全市港口建设完成投资15.97亿元,比“十二五”增长了53.6%。2021年,盱眙港口产业园作业区、金湖港口物流园码头等开工建设,涟水新港作业区二期建成运营。目前,全市码头岸线28公里,港区7个、码头116座、泊位389个,其中500万吨级以上吞吐能力码头5个、千吨级以上泊位92个,全市港口年设计吞吐能力1.1亿吨。

  快速发展的港口为淮安内河航运“开疆拓土”,水网密集、通江达海的内河航道体系则打通了“任督二脉”。截至2021年,全市境内通航总里程达1483公里,等级以上航道里程527公里,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231公里、位居全省内河第三。依托优越的水运资源,我市先后开辟内外贸集装箱航线18条,运输量长期位居全省内河第一,仅2022年上半年,全市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2.15万标箱,同比增长38%,其中4月我市首次单月突破4万标箱、完成40420.20标箱,实现逆势增长。

  从2007年底在苏北运河率先开通集装箱运输,到2017年淮安新港二类水路开放口岸正式运行、同年正式迈入亿吨大港行列,再到2019年铁水联运开通……淮安,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冉冉升起的内河航运“新星”。

  从“小散乱”到港产联动

  注入枢纽新城新动力

  在黄码港益海嘉里专用泊位施工现场,工程车辆来回穿梭、大型机械声音轰鸣……每天,这片土地都上演着不一样的“速度与激情”。

  “‘港’是产业发展的基石,‘产’是港口发展的支撑。没有港口,益海嘉里不会来,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更不会来。”市港城产业投资公司法人吴懿告诉记者,在“龙头”的带领下,益海嘉里上游合作企业江苏省粮食集团等已签约落户,中储粮等已达成合作意向,可实现粮食仓储仓容106万吨;下游合作企业上好佳、盼盼、佳格等知名食品企业正在积极对接中;物流仓储配套服务企业中,省运河航运公司边建设边运营,淮安智慧物流港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临港经济为淮安建设枢纽新城蓄势赋能,成为淮安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增长极。”对未来发展,吴懿充满信心。

  “十四五”时期,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逻辑要求,让淮安临水之特,成为战略之特、使命之特、功能之特。

  “淮安港是江苏省内河重要港口之一,是淮河生态经济带及苏北地区综合交通的重要枢纽,是淮安市沿河产业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是淮安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潘伟明介绍,淮安港以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散杂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积极拓展港口物流、商贸服务和江海河联运等功能,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绿色安全的现代化内河港口,逐步发展成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去年以来,我市紧紧抓住黄码港和益海嘉里列入省重大项目的重要契机,努力推动以益海嘉里为主导的千亿级国家级食品产业和以黄码港为主导的物流仓储产业布局,把临港新城打造成“港产园”一体化发展的内河临港经济示范样板。与此同时,去年7月,《淮安港总体规划(2020—2035年)》已获省政府和交通运输部批复,依托淮安港,我市已形成了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沿河产业群(带)。

  如今,发展临港经济,让黄金水道释放更多“黄金效益”,正踏着浪花的节奏,铿锵绽放。

  从“通江达海”到多式联运

  绘就黄金水道新蓝图

  7月19日下午,淮钢码头,船来船往,一派繁忙景象。“刚把货物装船发走,明早还要再装一船。”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储运处处长周兵说。与此同时,一列满载铁矿石的班列正缓缓驶入淮安新港。据了解,这批铁矿石到达连云港港口后,由“海铁联运”班列直接运到淮安。“水运、‘海铁联运’等运输方式,不仅安全、环保,更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已经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支撑。”周兵说。

  企业降本增效的背后,是多式联运新格局的构建。近年来,我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部署,整合铁路、水路、公路等物流资源,以内河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为抓手,积极推动淮安新港“公转水”“散改集”运输结构调整以及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我们陆续与中远海运、中国通商集团等行业龙头和宁波港、南京港、扬州港等沿线重要港口深化合作,不断巩固集装箱运输龙头地位。”市港口物流集团副总经理李威如是说。

  2019年3月,淮安中远海运物流有限公司在淮安新港举行揭牌仪式,公司的成立为完善淮安供应链物流通道提供了有力支持;同年8月,淮安至宁波“海铁联运”班列正式开通,开辟了淮安及周边地区外贸业务连通世界的铁路“黄金通道”,推动了淮安海河经济的发展……目前,包括井神盐业、韩泰轮胎、天合光伏等在内的上百家淮安企业都在使用集装箱运输,一年可节省近亿元物流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月,省交通运输厅和省发改委联合发布全省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验收通过名单,淮安新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为4个示范项目之一。

  “十四五”时期,我市将继续推进“公转水”“散改集”,强化政策引导,强化与沿江沿海以及京杭运河、淮河沿线港口的战略合作,开辟水运集装箱运输新通道,提升对流域上游城市辐射能力,全面构建下游对接海港、辐射腹地、多点挂靠的集装箱联运体系。

  扬帆迎朝曙,再启新航程。“淮安港”号巨轮正开足马力,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加速驶向“全国内河航运新中心”。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