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9.8万亿元。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9.82万亿元,占全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至49.6%。
浙江传化合成材料公司总经理王长银告诉记者,公司积极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今年上半年稀土顺丁橡胶销量同比增加347%。“疫情之下,保持出口量逐年增加并非易事,国外需求降低、海运费用提升、集装箱短缺等都是考验。”
“受疫情影响,一些外贸民营企业面临订单取消、开工不足、货物滞港等问题。原材料价格上涨、物流成本高企等因素,使得企业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齐冠钧说。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民营企业克服困难,展现出较强韧性。
从增长速度看,今年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3.6%,比整体增速高出4.2个百分点,拉动我国外贸增长6.5个百分点;从产品结构看,上半年民营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5.3%,高出全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6.7个百分点,农产品、基本有机化学品、医药材及药品进口均高于全国同类产品进口增速;从市场开拓看,上半年民营企业对东盟、拉丁美洲、中亚五国进出口分别增长20.5%、16.4%、53.3%,增速均高于全国整体水平。
“从发展趋势看,民营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拓展取得了长足进展,成为‘走出去’的生力军。”齐冠钧表示,民营企业出口商品结构持续优化,从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迈进,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拓展,从主要从事代工生产向注重培育自主品牌提升。
民营外贸企业的韧性来自哪里?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振兴国际智库理事长李志起认为,民营企业对市场高度敏感,能够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针对市场形势迅速作出调整,保持竞争力。
积极开发新产品。江苏泰慕士针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攻克技术难点,推出环保可降解的聚乳酸面料和针织防切割面料。“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在技术研发上狠下功夫,加强面辅料应用方面的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以应对外部不确定因素带来的挑战。”该公司董事长陆彪说。
及时调整业务模式。浙江传化合成材料公司在实现技术突破开发新品的同时,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动态调整接单业务模式。在满产的情况下,解决了产品胀库问题,实现经营平稳运行。
主动尝试数字化改造升级。“数字化为国际贸易新业态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外贸企业运用数字化工具驱动企业发展,通过生产设备、供应链管理的智能化改造来提高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控制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李志起说。
民营企业外贸持续向好,除了本身有扎实的竞争力,亦得益于一系列稳外贸政策的实施。
国务院办公厅5月份发布的《关于推动外贸保稳提质的意见》提出13条政策措施,帮扶外贸企业应对困难挑战。
为加快恢复外贸市场主体活力,多地建立外贸企业“白名单”制度,在货物通关、融资贷款、复工复产、招工用工等方面予以重点保障。
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外贸保稳提质各项工作加快推进,外贸市场主体活力有效激发。今年上半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数量同比增加5.5%,其中,民营企业数量增加6.9%,达到42.5万家,表现优于整体。
当前,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贸发展仍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要增强忧患意识,不能盲目扩大产能,与其追求订单的增长,不如追求利润的增长。可以通过收取保证金、预付款等方式降低风险,同时,减少高度定制化产品订单,将标准性、兼容性较强的产品作为主要出口方向。”李志起说。
齐冠钧建议,政府层面应持续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缓解企业成本上涨压力;引导民营企业合理利用汇率避险工具,提升应对汇率风险能力;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技术,提升金融机构扶持民营企业的精准性。
“随着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内外贸一体化等方面积极探索、锐意进取,其作为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将进一步巩固。”齐冠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