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北京工作部记者/寇程
7月26日上午,教育部召开第九场“教育这十年”“1+1”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直属高校定点帮扶工作成效。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介绍,教育部2012年组织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定点扶贫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11所直属高校参与滇西专项扶贫任务。2019年,为进一步强化帮扶力量,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安排,又新增20所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
刘昌亚表示,八年脱贫攻坚战,两年乡村振兴路,75所直属高校全面投入,攻坚克难,接续前行。
一、加强组织领导,构建上下联动、一抓到底的责任体系
教育部先后成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决策部署、推动落实、监督问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推进、年末有考核、全年有调度。各直属高校均成立了领导小组,把定点帮扶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动员全校的力量推进工作。在脱贫攻坚最后四年,承担定点帮扶任务的直属高校向中央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用实际行动兑现庄严承诺。
二、强化政策引导,健全统筹协调、合力攻坚的工作机制
教育部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分别在承担任务初期、脱贫攻坚决战时期和巩固衔接期三次印发专门指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直属高校把“规定动作”做实,把“自选动作”做优。在强化校际协同上,坚持合作共赢;在强化校内协同上,坚持一体多元;在强化项目协同上,坚持典型引领。
三、聚力精准施策,落实因地制宜、有力有效的帮扶举措
各直属高校充分发挥学科、科技、智力和人才优势,与帮扶县密切配合,坚持定点帮扶、重点突破与联合作战、全面提升相结合,逐步探索形成了应帮扶县所需、尽高校所能的特色帮扶路径。
在教育帮扶方面,坚持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步推进,援建捐赠、师生支教、师资培训、结对关爱等成为所有高校的共同行动,促进帮扶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较大提升。
在产业帮扶方面,通过制定产业规划、引入专业力量、促进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措施,有效实现帮扶地区农业产业的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和品牌升值,很多帮扶县村集体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
在健康帮扶方面,深入开展医生和设备支援、医护人员培训、巡回医疗和卫生知识宣传等方面的工作,提高当地医疗服务水平,一大批帮扶县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三级医院。
在消费帮扶方面,全面动员校内外力量,通过建立高校“订单式”农产品直供基地、后勤采购、工会购买、师生直播带货等方式,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教育部紧紧围绕服务乡村五大振兴,组织直属高校开展了102项创新试验项目,以创新为手段、以试验为途径、以项目为载体,进一步把知识的力量、科技的能量和青春的活力投放到乡村振兴中,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
四、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融入乡村、扎根大地的育人模式
广大干部师生走进乡村、贴近群众、服务一线,接受了一场生动的国情教育,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已成为立德树人的大课堂。各校在帮扶地区建立了近百个教育培训、劳动教育、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实践基地和育人平台,一批又一批师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用在乡村建设中,使高校与乡村紧密融合、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