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因易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身体器官老化等原因,是眼底病的高发人群。眼底病常常影响视力,严重的可致盲。今天(7月24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眼科栾洁主任医师提醒,眼底病的病因虽说复杂,但只要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多数患者可保留有用的视力;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情不断进展,视网膜功能将迅速减退。
随着科技的进步,不少眼底病目前治疗最大的难题还不是技术问题,而是许多患者对眼底病的认识不够,不了解病情的危害,常被老眼昏花所迷惑,把视力下降误认为是老花或白内障等可以治愈的眼病,以致延误治疗,从而失去了救治的最佳时机。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栾洁主任介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常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当前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表现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底检查早期可见玻璃膜疣,晚期表现为黄斑出血;若不接受治疗,最终可导致失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因仍未清楚,但研究显示可能与遗传、慢性光损害、营养不良、中毒、药物作用、免疫异常等有关。此外,吸烟者或曾经吸过烟的人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可能性要大大高于不吸烟人群。一旦确诊,早期服用叶黄素,晚期需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增生药物,可以控制病变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按病变严重程度,渐次发生视网膜微动脉瘤、出血、渗出、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早期,视力多不会受到影响,等到发现视力下降时,视网膜病变往往已经很严重,最后不但致盲,有时因为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疼痛剧烈,甚至导致眼球摘除。栾洁主任提醒,虽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难以逆转的致盲性眼病,但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可以通过眼底激光、玻璃体腔注药或手术等治疗手段控制病情进展。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检的必要性。国外近30年研究表明:每例糖尿病患者都有发展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但是经过合理的筛检和治疗,95%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避免出现因视网膜病变引起的严重视力损害。而目前我国仅有不到1/3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后5年内才做眼科检查,更多的患者不知道或是懒于去做定期眼底检查,这是最令人担忧的。建议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每年至少接受1次眼底检查。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高粘度和血流动力学等多种因素均有密切关系,其发病率也随着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加而升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眼底血管疾病之一,常因并发黄斑囊样水肿和新生血管导致视力下降。除了要针对高血压等全身病进行病因治疗外,还要通过玻璃体腔注药、眼底激光等治疗来保全视力直至病变稳定。
飞蚊症
飞蚊症是与年龄相关的玻璃体的退行性改变,是玻璃体发生后脱离所致。表现为突然发生的眼前漂浮物,且漂浮物随着眼球的转动而移动,可同时伴有眼前闪光感。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增加,大于50岁者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率达50%至60%。虽然大多数玻璃体后脱离发生时只表现为“飞蚊症”,但是有时会引起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出血、玻璃体积血、特发性黄斑裂孔等并发症,造成视力的下降。因此,专家提醒,一旦发现眼前突然出现的漂浮物或闪光感,应该及时予以检查及早对可能伴发的并发症进行处理。
眼底病虽对视力影响很大,但早期的眼底病并无明显眼痛、眼红症状,病情发展往往被忽略,特别是单眼发病,更难令人察觉。建议老年人尤其是患有与眼底病相关的全身疾病的老人注意,即使没有出现明显视力下降,也应该定期到专业眼科检查视力及眼底,争取早期发现异常;如果出现一过性黑蒙、眼前突然有黑影飘动、看物体视野有缺损、看物体中央有暗区、视物变形变小、眼前有闪光感等异常视觉情况,一定要重视,应立即就医,以争取最佳治疗时机;对于已经诊断、正在治疗的眼底病患者,应该定期随访,了解疾病的发展程度,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因为不少眼底病是由于各种全身性疾病所导致,“根”不除,眼底病随时就有复发的可能。因此,眼底病进行治疗后,定期到医院复查至关重要。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通讯员/程守勤 编辑/赵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