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人可能都刷到一些关于“陪诊师”的话题,陪诊师,说白了就是陪你看病。小到取送病历、打印报告,大到陪人看病、做检查,“陪诊师”都可以做。你如果需要看病,会选择陪诊师吗?服务过程中,如果在价格、服务内容等方面有争议,又该怎么办呢?
【花钱买服务 方便空巢老人和异地患者】
南京陪诊师孙静,入行一年。此前她是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机缘巧合下,全职做起了陪诊。
孙静告诉记者,主要就是陪诊和跑腿。一般陪诊有无痛的肠胃镜之类,患者需要陪同。还有一些老人,比方说家里面老人子女上班没时间,可以约陪诊师去陪诊。另外就是帮外地的客户,或者上班没有时间的客户代跑腿,比如预约一些检查,拿一些报告单。
代预约一般按次收费,陪诊则按时间收费。按照孙静的话来说,顾客提出的合情合理的要求,他们基本上能做则做。比如说,陪老人去检查,孙静他们会一直搀扶老人到检查台,事无巨细。
孙静告诉记者,一般代预约都是一百块钱,如果陪诊一上午,从早上八点到十二点,收费就二百块钱。
从业以来,客户主要还是空巢老人、独居青年,以及一些异地就诊的患者。为了让客户放心,孙静也使用各大社交平台记录自己陪诊的点滴,同时也是做一些营销推广。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大部分人还是比较认可这个行业的,觉得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花钱买服务,未尝不可。一位南京老人告诉记者,年纪大了,孩子不在身边,如果去医院有人帮忙,这还是蛮好的。
南京市胸科医院主任医师唐进坦言,有些老年人活动不方便,让老人在大医院里来回跑,可能连地方都找不到;如果这个时候有人陪着,当然是好的。
【多为散户和小团队 发生纠纷难解决】
经过一年的积累,孙静的陪诊团队已经发展至10多人,收入因人而异,做得不错的话,月入过万。孙静说,目前市场上,陪诊师也主要是以“散户”和“小团队”运作为主。
孙静说,陪诊师这个行业对从业者没有什么硬性的标准,并不要求学历必须达到一个什么水平。
除了准入门槛,服务价格、流程、服务质量等方面也都没有相关标准,这也是不少市民担心的点。
现阶段,陪诊师和顾客主要都是“口头协议”,但涉及医疗行业比较专业复杂,如果发生突发情况,争议如何解决,也是一大难题。极端情况如就诊过程中,老人突发意外,对于陪诊师、家属双方而言,无论是维权还是赔偿,都困难重重。
孙静告诉记者,目前都是口头上的承诺,前期也尝试过签订书面协议,但是有些外地客户就会觉得比较麻烦。
【市场有需要 尚缺准入标准和资质规范】
采访中,不少人都表示,随着老龄化不断发展,“孤独就诊”现象将越来越普遍,对陪诊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业内人士也希望,陪诊行业能够像“育婴师”这样,有准入标准或者资格认证。
唐进说,目前是有这种需求,实际上是对多方面都有好处的一件事情。需要明确的是陪诊师有什么责任、,有什么权利,会相应得到什么利益。政府还要监管,需要有类似于民间协会这一类的团体,既能协助做一些事情,又能引导他们在政府的规范下做事情。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汤安佶 潘越 编辑/胡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