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特”字当先,唱响乡村振兴“田园牧歌”

2022年07月17日 16:50:57 | 来源:如e如皋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让城镇化成为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让现代化成为有根的现代化。随着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的持续开展,江苏如皋紧抓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强化特色引领,统筹整合推进,先后打造出一批集聚如皋生产、生活、生态特色的田园乡村,共有7个村获“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命名。

图片8.png

  立足实际,做强本土优势产业

  如皋素有“花木盆景之都”的美誉,盆景种植历史悠久,盆景产业发达,花木盆景栽培面积约12万亩,从业人员10万多人,全产业链年销售额超200亿元。出于得天独厚的盆景种植优势,如皋在建设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时,把花木盆景产业作为部分乡村建设发展的特色产业,加以引导培植,让花木盆景的“金字招牌”在更多乡村擦亮。

  顾庄社区顾家庄作为如派盆景发祥地,从北宋时期村民就开始培育景观盆景,悠久的种植历史让顾家庄积淀出深厚的盆景艺术氛围。顾家庄立足如派盆景艺术,先后投入5000万元建设盆景园、五松园等庭院景观,打造“一户一品位、一树一景观、一花一世界”特色景观庭院。

  如今,顾家庄160多户农户全部从事盆景园艺,村人均年纯收入4万余元。除顾家庄外,如皋以特色苗木种植为主的乡村还有很多,比如年花木产业交易额达60亿、拥有如皋花木交易量最大社区的大明社区大镠马,全村草坪种植面积3000多亩、被誉为“中国草坪第一村”的钱长村夏家庄,年产小苗1亿株的田王村王家庄……一个个以特色苗木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田园乡村,正在如皋大地上不断涌现。

图片9.png

  开拓思路,推动一二三产融合

  盛夏时节,平园池村藕池庄迎来一年的旅游旺季。千亩荷塘,莲花竞开,有粉、有白、有红、有青,穿行其中仿若置身莲池仙境、美不胜收。“在刘书记的带领下,我们藕池庄的日子好过了,土地交给村里一年租金可以拿3000多元,平时在村内企业打打工、旅游旺季给游客划船、开小火车,秋季挖藕,一年也能挣两三万。”村民丁文华笑着说。

  通过集体承包盘活村内土地资源,以荷花产业带动村民就业致富,这是藕池庄产业发展的一条特色路径。平园池村党总支书记刘炜建表示,“以荷花、菊花、蓝莓等特色种植发展第一产业,以第一产业带动二产加工、以及三产旅游,这是平园池村发展的基本思路。”如今的平园池村有牡丹园500亩、菊花园600亩、盆景农场400亩、采摘园200亩,全村3400人中,800多人直接从事旅游行业,村集体年收入从过去的30万元增加至21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突破3万元。

  与平园池村藕池庄通过特色种植发展加工、旅游业不同,磨头镇丁冒村丁郭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蔬菜产业之路。目前全村共有蔬果种植主体7家,种植面积1400多亩,产品覆盖黑塔菜、白萝卜、香堂芋、紫圆茨菇等如皋特色地理农产品。为提升蔬果产品竞争优势,村内新建了农产品初加工中心,实现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同时对接河马生鲜、叮咚买菜等多个电商平台,推动产品走向全国市场。同时村内依靠蔬菜种植,发展农耕体验、休闲采摘等休闲服务业,让村经济实现从种植到销售、从加工到服务的多次元发展。

图片10.png

  留住乡愁,焕新传统乡土文化

  几千年农耕文化在中国人心底留下了深厚的乡土情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不仅要做强特色产业振兴乡村经济,也要留住田园诗意,给乡愁安放之所。长江镇田王村王家庄在推进田园乡村建设时聚焦“古色”元素,对村内古宗祠、古庙、古桥、古民居及乡土小学等特色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对农耕文化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开发,在发扬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培育新时代农村文化能人和民间艺人,让乡土文化在当代空间得以延续发展。

  如今的田王村王家庄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同时,处处展现出中国传统乡村的独特意蕴。“这里的苗木培育很出名,村里的自然环境很优美,是我想象中乡村的样子。”有游客表示还会带着家人朋友过来玩。土地是农村的根本,在特色田园乡村开发的过程中,将乡愁记忆、农耕文化融入空间开发,有益于塑造地域特色、展现传统之美。

  这个夏天,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走进平园池村的农耕民俗文化馆,让孩子在参观、游览、聆听讲解中增进家乡情感,“虽然定居在城里,但是乡村的根不能忘,周末的时候我们就带孩子来这里看看。”游客希望在如皋能够有更多平园池村这样的特色乡村,让都市繁华与田园诗意和谐共生。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