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天的“三伏Plus版”开启 ,这是22年来的第17次

2022年07月16日 00:14:0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讯 记者/王晟

  716日正式“入伏”。2022年的“三伏”长达40天,而这种Plus版的“三伏”,是2001年以来的第17次。

  今年夏天从716日至725日为“初伏”,共10天;从726日至814日为“中伏”,共20天;从815日至824日为“末伏”,共10天,总计40天。

  记者查询以往记录发现,从2001年至2021年,40天版“三伏”已经出现过16次仅在2004、2006、2008、2010、2012、2014这五个年份,“三伏”是30天。

  “三伏”为何有长有短?

  “三伏”之“伏,意为暑气潜伏于地之意,标志着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

  从现代气象学上讲,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压控制之下,天气晴朗少云,北半球的阳光火力正旺,地面辐射增温,热量在地面集聚,所以在一年中气温最高。

入伏当日,南方的高温却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来源:@中央气象台

  每年“三伏”的时间,则是根据传统历算推定。我国古代用“天干地支”计算时间,天干与地支相配,会混搭出60组不同的名称记录日子。

  其中,每10天就会出现一个名中带“庚”的日子,被称为“庚日”。

  比如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 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初伏末伏都是10天。

  但是,“中伏”天数不固定。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中伏”则为20天。

  所以,“中伏”的天数可能是10天或20天,整个“三伏”也随之变成30天,或40天。

  “三伏”长短 与酷热程度有关系吗?

  有的年份,似乎暑热程度与“三伏”长度成正比:

  201340天的“三伏”中,我国遭遇罕见的大范围持续高温,长江中下游尤其严重,江浙沪连续十几天最高气温40+,经常包揽全国城市“热力榜TOP10”,个别地区日最低气温也超过35℃,属于“高温全天在线”。

过去十年间的极端高温天气 
来源:中国气象局

  2014年,“三伏”缩为30天,长江中下游城市连续阴雨,气温低迷,尚未出伏日最高气温就跌至30℃以下。当时媒体报道标题是:《往年上蒸下煮热死鼠,今年阴雨绵绵棉被捂》。

  也有的年份,夏季冷热与“三伏”长度毫无关系。

  比如2006年的“三伏”虽然是30天,但高温天气依然在长江流域和我国南方蔓延肆虐,四川东部、重庆遭遇罕见高温,2012年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2021年的“三伏”虽然是40天,却很“佛系”,江苏省居然没有什么像样的高温天气。

  “三伏”的划分,毕竟来自天文历算。它和节气一样,是用来指导农业生产和生活起居的规律总结。

  而每年夏季的气候特征,天气的变化,温度的上下,则跟大气环流关系密切。

  所以,“三伏”的长短,并不决定夏季的热力到底有多“酷”。

滚烫的“三伏”期间,也会有云卷云舒

来源:视觉中国

  2023~2024年,“三伏”依旧40天

  根据历算,从2015年到2024年,连续十年的“三伏”都是40天。

  预计到2030年之前,只有202520272029三年的“三伏”是30天版。

  这意味着21世纪前30年,40天的“三伏”有22次,30天的“三伏”只有8次。

  那么问题来了,下面两种说法你觉得哪个更准确?

  A.     三伏就该30天,40天的三伏是“Plus”版。

  B.     40天的三伏才正常,30天的是“Mini”版。

  (本文内容数据除来自历年采访外,参考@中国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等| 荔枝新闻专稿,谢绝删改)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