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的乡村,有诗也有远方。提到常州溧阳的1号公路,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条“网红公路”串联起60多个美丽乡村和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江苏新时空》记者沿着这条1号公路,走进白露山脚下的龙峰村,去看看村民如何通过小蓝莓撬动3亿林果产业,过上美好生活。
江苏台记者王尧报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记者刚来到常州溧阳的龙峰村,就被眼前的百亩荷塘的景色所深深的吸引。满池的轻红浅绿和周围的青山碧水相得益彰,共同构筑起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的画卷。
常州“美丽乡村”摄影师告诉记者,变化大多了,原来这儿比较贫困的,现在修了一号公路,来的客人也比较多,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青山绿水,果实飘香。虽然不是休息日,但当记者来到村子里,还是遇到不少游客。当地人告诉记者,之前龙峰村因为地处僻壤山沟,一直没有像样的产业。十多年前,龙峰村党总支书记余庆贵刚任职时,村庄还欠着16万元的债务。如何才能让荒山生金?一个偶然的机会,余庆贵看到了种植蓝莓的商机,通过土地流转,带着大伙儿改良土壤、优选品种,趟出了一条“蓝莓致富路”。
余庆贵告诉记者,在十多年之前,这个地方都是荒山地杂草丛生,当时选择了一些精品水果,提高它的附价值;同时也带动老百姓的就业,尽可能增加老百姓的收入。现在这个地方每年的收益还是不错的,要接近500多万元。
从“一片荒芜”到“莓林果乡”,十多年来,龙峰在小蓝莓上做起“大文章”。目前,村里的莓类水果种植面积有8000余亩,再加上经济林果,总面积达到12000亩左右,通过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开发,每年以蓝莓为代表的林果产业总产值超3亿元。眼下,蓝莓正缀满枝头,采摘旺季将持续到8月份。
常州溧阳上兴镇龙峰村经济林果合作社种植技术负责人王立柱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一天需要100人采摘蓝莓,每人每天可以采到100斤。
村民说,这里收入肯定比以前好多了,如果加班每月有四五千,不加班有三千多,自己家里也可以看得到,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蛮好!
在村民的指引下,记者来到离采摘基地不远的蓝莓加工厂。在这里,生产加工线正开足马力,小小浆果“变身”成为大家喜爱的健康时尚的农产品,干果、果汁、果酒、冻干粉……深加工产品多达60多种,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常州溧阳白露山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小波介绍,1小时能做15000罐,一个单班能生产20吨,一年的产值能达到6000多万元,95%以上员工都是周边的村民。
行走在“溧阳蓝莓第一村”,记者充分感受到“莓”好生活无处不在:莓好邮局、莓好百货、莓有咖啡……还有以“莓”为主题的魔法工厂,这些新潮创意,让游客几乎沉浸在奇幻的“莓”好世界。曾经在外地工作的“90后”女孩余雪薇,也回乡做起了露营的生意。在闲暇之余,她还当起了up主,用短视频为家乡代言。十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农人”选择回到村里。
余雪薇说,现在农村和以往农村是不一样的,变美了,变富了。新农人一定要带着新的思维,创造一些独属于自己的IP流量,让自己所在的乡村更有亮点,更能发出光芒。
在“富口袋”的同时,也要“富脑袋”,为此,村里重新修整了“龙峰书院”,有学习园、有活动室;打造了“龙峰红小院”,让村民了解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还建起了龙峰村运动公园,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锻炼。
常州溧阳上兴镇龙峰村一位村民说:“村里的娱乐项目太多了,到了晚上到处都是跳广场舞大妈们,我觉得我年龄是大妈,但是心态还是小姑娘,主要是开心就好!”
村民们说,现在变化和十年前大不相同,以前这个地方的房子不整齐、乱七八糟,现在的房子看上去都很整洁。十年前,这些地方还是土路,现在的水泥路,出门的话脚上连点烂泥都粘不到,大家伙儿都享福了。
村子越来越好,人气越来越旺。十年间,龙峰村每年吸引游客约30万人次,带动了4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村集体收入从不足1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超350万元,人均收入达3.5万元。
常州溧阳上兴镇副镇长汪九龙说,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通过这十年的发展,充分挖掘乡村的一些特色、底蕴,实现了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活,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下一步,我们要健全乡村产业体系,畅通农民增收渠道,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王尧 陈忠耀 冯水清 常州中心站 常州台 编辑/胡超)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