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7月6日讯(记者 杨秀峰)今日,国新办就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进展成效举行发布会。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在发布会上表示,督察最终成效是要体现在问题的整改上,对于通报的一些地方存在督察整改不彻底,久拖不决甚至敷衍整改、虚假整改的重点难点问题,督察整改通过建立机制、紧盯不放、两手发力等有效做法推动解决。
翟青表示,从实际工作中看,督察整改已经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做法。
首先是建立机制,把整改的责任、流程、要求都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中办、国办印发的《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明确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是整改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在省级层面还要建立督察整改领导机制,就是要把责任压实。《办法》还明确,在每批督察反馈以后,被督察对象要实事求是、科学地制定督察整改方案,提出整改目标、路径措施、完成时限等,并且要求在规定时间里抓细抓实整改落实工作。督察整改方案和整改落实情况都要上报党中央、国务院,并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
其次是紧盯不放,目前所有的督察整改任务都实施清单化的管理,采取多种调度和盯办的方式进行督办。对一些重点督察整改任务,都会定期到现场盯办核查,每次现场核查都要形成盯办报告。如果发现有督察整改不力的情况,视情况采取通报、督导、约谈、专项督察和移交问责等多项措施,有效地传导压力、拧紧螺丝,目的是推动地方真正把问题整改到位。
最后是两手发力,就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对于发现的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问题,及时公开曝光,严肃处理。对于做得好的也及时宣传,引导地方做得更好。
“从实际情况看,各地党委政府对督察整改都高度重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借势借力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重点难点问题。”翟青举例说,“比如,这几年,河北省一体推进截污、补水、清淤、防洪、排涝,加强污染源治理,白洋淀水质从2017年劣Ⅴ类提升到2021年Ⅲ类,这个变化是巨大的。过去长江马鞍山段岸线资源长期被大量非法小选矿、非法码头等占据,沿江一带脏乱差,群众反映强烈。安徽省以整改为契机,开展治污攻坚行动,建设了一批湿地公园和滨江生态绿廊,整治的这些地方成网红打卡地,效果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