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来自1997丨香港“90后”青年戴杅栩:用街舞点亮留守儿童心灯

2022年07月04日 08:00:00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编者按】

  他们,出生于1997,恰逢盛世,与香港特区同岁;他们,成长于1997,经历巨变,与时代同步伐;他们,发展于1997,怀揣理想,与祖国同心跳。廿五年过去,他们身上留下鲜明的时代印记。躬身前行,服务祖国建设是他们共同的选择。

  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江苏广电总台我苏网策划推出《你好!我来自1997》系列融媒体报道,用真实的镜头和细腻的笔触展现青年人鲜活的成长故事和精彩的奋斗经历,深刻记录他们与祖国同心共进、追逐美好未来的赤诚梦想。

  从香港出发,穿越高楼林立的繁华都市,一路北上。云雾缭绕的远山在车窗外连绵,行驶260多公里后,便来到了广州北部山区最北的小镇,吕田。

  镇上的理发室,装修陈设还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正对面却开着一间儿童街舞培训室。画满潮流涂鸦的墙壁格外鲜艳,吸引着来往村民的注目。

  “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培训室里,孩子们随着音乐自在舞蹈,叽叽喳喳的欢笑声穿透雨季的阴霾,为这座四面环山的小镇带来几分活力。领舞的老师名叫戴杅栩,是一位来自香港的“90后”青年。

  两年前,戴杅栩在旅行中邂逅从化山区,因为乡村的孩子而选择留下。扎根、创业、投身公益事业,他用街舞为乡村儿童开一扇心窗,也随着时代乐章,在粤港澳大湾区舞动梦想。

  从香港到广州 把街舞跳进乡野山间

  1997年,戴杅栩刚满5岁,对香港回归的记忆有些模糊,但长大后,渐渐明白那天对全体香港人的意义。“回归到祖国的怀抱,是非常开心也非常美好的一件事情。”

  电视画面填补不满少年的想象,学习工作之余,戴杅栩背上行囊,游历祖国,碧空下登顶泰山,日落时远眺鸟巢,山水间游历云南......在一次次旅行中见证祖国的发展。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出台,大湾区的融合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顺应时代发展的浪潮,戴杅栩把目光投向了广州。

  从化是广州之行的最后一站,这个香港青年不曾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会从此改变。

  “那是我第一次到农村。”走在革命老区吕田镇,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繁华商业街,只有远山和一望无际的田野。习惯快节奏生活的戴杅栩放慢了脚步,“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自己的未来”。

  一路上,戴杅栩看到的不只是从化的好山好水,还有当地儿童的成长困境。

  山区偏远,大人常年外出打工,留给孩子的是乏味而孤单的童年。缺少父母陪伴,接触不到丰富的教育资源,看到在路边闲逛的孩子,戴杅栩心里五味杂陈。

  “这里很多小朋友性格内向,缺乏自信,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现在每次上课,教室外总有几个孩子好奇地向里张望,但只要一上前和他们说话,就立刻扭头跑开了。

  看着那一双双对街舞充满向往、又有几分胆怯的眼睛,戴杅栩想到了曾经的自己。

  16岁的夏天,戴杅栩在篮球场边第一次看到大哥哥们跳街舞。炫酷的舞姿让他移不开眼。“太帅了!如果我能像他们一样该多好啊。”就这样默默观望了两个星期,戴杅栩才终于鼓起勇气上前交流。

  少年对街舞的热爱一点就燃。戴杅栩先是自学,后来又在社工的帮助下进行系统学习。曾经有些内向的他,在舞蹈中找到自信,也在各大比赛和表演上崭露头角。

  工作后,戴杅栩选择成为一名社工,在香港青少年服务处担任街舞导师,将舞蹈的力量传递下去,帮助50多位“边缘青年”重回正道。

  “有个男孩父母离异,缺乏教导,一度误入歧途,通过学习街舞找到情绪的宣泄口,慢慢远离了不良朋友圈。”后来男孩参加演出,邀请父母也来到现场,一家人相聚的情景,戴杅栩记忆犹新。

  如果街舞可以重塑自己,唤回香港的“边缘青年”,那是否也可以给乡村的儿童带来一些改变?2020年,戴杅栩毅然辞去工作,从香港来到广州从化创业,走上乡村振兴的道路。

  “我想通过街舞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去影响孩子,打开他们的心怀。”

  从老师到朋友 为乡村儿童开一扇心窗

  每个周末,戴杅栩开车往返100多公里,去镇上给孩子们上课。

  班里二十几个学生,留守儿童占了一半。山村孩子们的街舞课应该怎么教?社工经验丰富的戴杅栩有自己的想法。

  “快!谁上?”音乐声响起,孩子们轮流跳到教室最中央,把自己学会的舞蹈动作全部展示出来。戴杅栩在一旁从不喊停,不断鼓励“还有吗?还有吗?”直到孩子跳到尽兴,才换另一个上场。

  上半节课学完街舞,下半节课老师和孩子们席地而坐,唠起“家常”。“你周末准备干嘛?”“你感觉学校里哪门功课最难?”话题很简单,每个孩子都能说上几句。

  这是戴杅栩从香港社工界带来的“树洞模式”——自己成为孩子们倾诉的“树洞”,把孩子的想法转达给家长,再进一步帮助父母和孩子沟通,架起亲子之间的桥梁。

  就在父亲节前几天,戴杅栩接到一位学生爸爸的电话,对面的声音很是焦急。

  原来,爸爸刚得知孩子这几天都没去上学,其他兴趣班也没去,只愿意上街舞课。家里奶奶下地种田顾不上孩子,这位在外打工的单亲爸爸便想到了戴老师。

  那天下课后,等同学们都离开,戴杅栩把孩子唤到面前,说起悄悄话。半个小时后,孩子答应下周一定去学校。戴杅栩也和孩子约定,英语考到85分,就奖励他一个惊喜。

  分别前,戴杅栩特意叮嘱:“今天是父亲节,别忘了给爸爸打个电话。”孩子点了点头。过几天,戴杅栩又接到了这位爸爸的电话,这次,电话那头没有焦虑,只有感谢。

  春风化雨,孩子们的改变总是悄然发生。跟着戴杅栩学舞两年的小武(化名),如今跳起舞来有模有样。凭借街舞才艺,男孩成了班里的“小人气王”。“我教同学跳舞,他们教我功课,我的学习成绩更好了。”小武大方地和记者分享,毫不怯场。

  最近,小武和其他小伙伴正在加紧练习,为七月的比赛做准备。在这之前,戴杅栩经常带孩子们参加比赛和演出,最高获得了银奖荣誉。在他看来,“奖项不重要。重要的是给这些小朋友去外面看看的机会,一个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

  “温柔”“心善”“人很好”是孩子们眼中戴老师的模样。这两年,戴杅栩的朋友圈里个人动态越来越少,孩子们的照片和视频越来越多。

  “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光,体现了我自己最大的价值。”戴杅栩在朋友圈里写道。

  从创业者到公益发起人 在大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培训室的影响力有限,为了让更多山村孩子体验到街舞的魅力,点亮自信,戴杅栩在乡镇学校开设“舞动希望”公益课堂,每周去两个镇上的幼儿园、中小学义教。

  “你们喜欢跳街舞吗?”“喜欢!”每当看到孩子们的笑容,戴杅栩内心无比满足。

  见到的孩子越多,对乡村教育现状的了解越深入,戴杅栩越发意识到,只给孩子们提供才艺培训,还远远不够。

  彼时,戴杅栩已入驻从化区港澳台侨青年家园。作为港澳台侨来从发展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青年家园不仅为戴杅栩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协助注册公司、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还让他在这里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从此,创业与公益路上有了坚实的后盾。

  在青年家园的支持下,戴杅栩携手港澳台侨青年,联动高校志愿者队伍,发起名为“点星计划”的关爱山区留守儿童公益行动,从心理辅导、物资保障、科普教育等方面提供援助,点亮留守儿童的“心”星

  一路走访,港澳台侨青年们遇到了患轻度贫血和眼疾的小雨、父母离异的小红、由98岁太奶奶独自抚养着的小安......留守儿童们的生活状况,牵动着青年们的心。

  除了送去文具衣物、米面粮油等爱心礼物与慰问金,青年和孩子们建立起长期的联系。“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快乐的童年,永远不要对未来失去希望。”

  目前,“点星计划”已经定向援助莲麻村、塘基村多地,援助留守儿童超过100人次。未来,戴杅栩希望“点星计划”能立足从化、覆盖湾区、辐射全国。通过公益行动,让港澳台侨青年了解和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帮助山区孩子更好地成长。

  六月底,戴杅栩的街舞培训室有了新名字——“青联小屋”。这是广州市青年联合会挂牌的第一个校外“青联小屋”,以弥补乡村学校在“第二课堂”教育方面的不足。

  随之启动的还有从化乡村儿童服务计划,未来半年,更多和戴杅栩一样的港澳创业青年将牵手乡村,带去科普行、才艺行、亲子游等活动,为乡村儿童插上希望与梦想的翅膀。

  作为广州市穗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戴杅栩的身影不止活跃在山村校园。“国家安全日”在广州塔下街舞“快闪”,广州疫情时在抗疫一线担任志愿者....他身体力行,用行动展现一名香港青年的社会责任担当。

  舞者、老师、创业者、公益发起人,戴杅栩很难说出最喜欢哪一个身份。“但我觉得使命是一样的,成就他人想要,打造他人需要”这句话,也被他写在了微信个人签名里。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戴杅栩,心境有了更深刻的变化。“在大湾区发展的方式,不只有创新创业。或者说创新创业的方式不只有商业和赚钱,还有公益和社会责任感。”

  “在这里,我是真正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是非常自豪,非常骄傲的。希望更多港澳青年抓住时代的机遇,来大湾区创业、筑梦,加入乡村振兴的队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战吗?战啊!以最孤高的梦......”街舞培训室里,音乐还在播放着。“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在大湾区的偏远山区里,戴杅栩和孩子们一起点亮不平凡的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