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进,呼唤着生态环境治理方式推陈出新。江苏徐州聚焦大气、水等突出环境问题,用精准、科学、依法的治污方式,创新治理方式,破解治理边际效应难题,给徐州绿色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为建设美丽徐州寻求“最优解”。
建立高效处置机制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
徐州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自2018年底建成运行以来,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发现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反复投诉举报现象时有发生,亟需建立一种高效处置机制。
2021年,这项杜绝不作为、慢作为的高效处置机制终于形成:对典型环境问题实行快速抓取,联合各地、各职能部门开展线下核查,找准责任主体及时进行现场交办;对久拖不结的问题实行协同督办,提升问题处置质效。
实践效果非常明显,2020年12月31日前录入的长期未办结线索数,由2021年7月底的427件降低至12月底的78件,降幅达81.73%,预警同比下降42.5 %。
为进一步提质、增效,市生态环境局下一步将制定实施《徐州市污染防治综合监管平台管理办法》,将平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立月度会商工作机制,定期集中梳理群众反复投诉的突出环境问题;联合纪委开展督查行动,向虚假整改、履职不力、违法违纪等情况问责。
一直以来,火电行业都是徐州用煤排污的重点行业,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量巨大。据统计,2020年徐州电力行业用煤占全社会用煤比重约62.9%,排放二氧化碳约占全社会排放的六成左右。若能对电力行业通过有效技术手段实施技改,将对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减排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徐州华润电力有限公司通过对企业3号机组实施高温亚临界综合升级改造,机组效率大幅提升,每年可节约标煤6万余吨,预计年收益约4400万元。同时,机组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7万吨,相应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排放进一步降低10%以上,经济、环境效益都十分明显。
以此为试点,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将对全市火电行业机组运行情况进行摸排、调研,对每一台机组技术改造进行可行性分析,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效益,开展技术推广,鼓励、推动符合条件的机组进行技术改造,从而降低火电行业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同时积极争取中央、省各项引导资金,提升企业技改积极性、主动性。
抓好抓牢源头治理
建设在线监测预警系统
邳州是全国“四大板材加工基地之一”,但由于多年粗犷式发展,板材加工企业“低、小、散、乱、污”等问题日渐凸显,其中胶黏剂作为板材加工产业主要产污环节,成为困扰邳州木制品产业提质增效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难点和堵点。
顽症还需猛药医。通过非法小化工(制胶)企业专项整治行动,邳州累计关停甲醛产能80万吨、树脂胶产能135万吨。2021年,邳州整合关闭制胶产能,重组为元丰新材料、恒鑫聚甲醛两家环保型胶黏剂企业,年产90万吨,并规范配套催化燃烧环保深度治理设施,实现源头治污。经测算,可减少VOCs年排放量为57.546吨。
与传统胶黏剂相比,环保胶黏剂防水性和环保性更好,但价格只有其60%,大大降低了板材加工企业制造成本,经济效益也十分显著。
在产业转型和传统产业集群综合治理进程中,邳州将紧扣发展替代、源头治理这两大核心要素,力促企业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全力为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水环境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铜山区境内水系发达、国省考断面多,全区大小河道1507条、国省考断面9个,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全区水环境质量状况,传统的手工取样监测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
铜山区水环境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项目,主要是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实时掌握全区河道水质现况。2021年10月建成运行,各水站每间隔4小时自动采集、分析、上传水质实时数据一次,全区水环境质量“一网打尽”。自系统稳定运行以来,共发布水质信息120余条,预警信息25条,查处涉水事件12起。
按照“说得清现状、说得准问题、说得明环境污染的成因”的要求,铜山生态环境局下一步将增加水站点位,力求数据更全面,同时增加在线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等,力求发布信息更精准。
徐州农业种植结构主要为农田稻麦轮作,受大量农药化肥使用及秸秆还田影响,农田退水水质基本为劣Ⅴ类,导致河道水质滑坡。徐州因地制宜推广稻渔综合种养(稻虾、稻蟹、稻蛙、藕虾)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农业产业化生产模式和生产技术。目前,丰县、沛县和铜山区三地稻田综合种养示范推广走在全市前列。
数据看效果:稻渔综合种养每亩约减少秸秆产生量1000斤、化肥使用量110斤,共作模式基本消除农田退水,轮作模式农田退水约削减50%、退水水质提升至Ⅳ类,有效降低农田退水对水环境质量污染贡献。
下一步,徐州将围绕重点国省考断面优先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同步配套推进农田退水闭路循环回用与生态拦截修复,在入河口末端建设生态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池等处置设施,实现“退水不直排,肥水不下河,养分再利用”。同时将稻渔综合种养实施工程纳入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库,优先给予资金补助。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实施源头引导全链服务
对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是有效实现区域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双控”的创新之举,也是推动徐州化工集聚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新沂市化工产业集聚区确定为试点园区,目前已建成2座大气环境监测标准站、10座微型空气站、2座地表水自动监测站、2座噪声监测站等环境质量监测设施,基本可满足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的需求。并打造出高端集成、智能精准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智慧管理平台,18家在产企业的能耗、水耗、产业定位、供热等各类数据信息、污染源在线监测等均能实时展示查看,实现预警报警及数据分析。科学测算园区大气、水等主要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摸清环境“家底”,实施限值限量管理。
全部设施建设完成后,将为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双控”提供科学精准的数据支撑。沛县龙固镇龙湖湿地紧临大沙河、徐沛运河、丰沛运河三处河流生态廊道,靠近微山湖重要水源地,生态区位十分重要。但由于采煤塌陷,湿地现状生态系统薄弱,自净能力较差,无法对污染物进行有效削减。龙湖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分别构建以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和以农田退水净化为主的两大人工湿地,恢复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的同时,充分利用场地条件,有效削减来水污染负荷,去除水体污染物,将采煤塌陷地的修复和再生利用进行充分融合,构建微山湖饮用水源地的安全屏障,为采煤塌陷地的生态价值转换提供新的途径。
目前,龙湖湿地湖中路、龙湖南路建设完成,环湖路基本完成,景观绿化已完成95%以上,正努力打造京杭大运河沿岸的“生态净化型” 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工程。项目作为生态安全缓冲区的示范典型,可以在类似地区进行复制、推广,并逐渐向土壤、生态保护修复领域扩展,实现人类生产空间与自然空间的有机结合。
为解决项目招引与环境准入要求衔接不畅问题,徐州市生态环境局在守护绿水青山中优化审批服务,推出“环评审批源头引导、全链服务”,推动审批模式从“单一事项扁平办理”到“全链场景系统跟进”转变,主动靠前服务,优化审批流程,重视服务对象办事感受,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通过全链条、多场景的审批服务,助力项目顺利开工,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一流营商环境。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实现“审批护航”。对申报材料存在非原则性问题、短期内能迅速补正的,在建设单位作出承诺后,不予退回,先行容缺预审。精简环评手续,实行“制度护航”。提升环评报告的有效性,优化简化报告表编制内容,加快建设项目环评编制和审批。
审批流程优化后,环评报告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1/3,加快建设项目落地,解决企业环评审批难、办理时限长等难题。服务永无止境,徐州今后将持续优化审批服务,开展审批服务数据分析,听取企业对改进审批工作的建议,适时调整审批方式,发挥环评源头管控作用。
(来源:中国徐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