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守好耕地粮满仓,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粮田”蝶变“良田”

2022年06月30日 15:13:06 |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平整土地,挖沟通渠,把“望天田”变成“高产田”;刷卡开阀,节水增效,让现代农田变得更“智慧”;“虾稻共养”,产业融合,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如何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让利用率撬动收益率,鼓起农民的“钱袋子”?

  近年来,徐州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走出一条“粮田”蝶变“良田”的新路子。

  高标准农田杂交稻稻种繁殖区正在插秧

  建良田,怎么建?

  六月风光旖旎,一行白鹭翩跹而过,风吹稻苗卷起千层绿浪。

  在沛县湖西农场五分场,46岁的尤克强正戴着草帽查看水稻插秧情况。“真快,20多天前,这里还在夏收,满地都是金黄的麦子。这会儿夏种都基本完成了。”

  2018年,他退伍返乡,承保了200余亩土地。“那时候收成好不好,主要看天。”然而过去最高亩产400公斤小麦的“望天田”,如今的收成已经达到了亩产600公斤以上。

  在尤克强看来,自己从“包地大户”变身“种粮大户”,得益于县农业农村局统一规划下的农田水利工程。

  田成方、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事实上,高标准农田建设覆盖领域广、项目任务重,是一项系统工程。

  如何做好规划、统筹推进、健全制度?

  2021年,徐州正式出台《徐州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打破镇村行政限制的空间布局,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镇村布局、乡村振兴等规划充分衔接。重点规划沿黄河故道、京杭大运河、国道310片区等“八大区域”,实行连片规模治理,整区域推进,目标建成优质粮食生产基地474万亩。

  事实上,高标准农田建设已然纳入全市“三重一大”项目考核内容。我市又相继制定出台了19个规范性文件,完善了管理制度体系,市县两级均成立领导小组,将其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

  整合涉农资金4.2亿元,徐州5年来整体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依靠财政支持的同时,还撬动社会资本,积极鼓励经营主体参与,创新投资模式,为高标准农田建设寻求互惠共赢的资金支持。

  统一布局,政策支撑,同向发力,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据市农业农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至2022年,徐州已建设完成上图入库高标准农田690万亩,占三调耕地面积比重的79.7%。

  湖西农场高标准农田万亩示范方 

  高标准,“高在哪?

  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什么样?优势在哪里?

  一个个高质量的创新示范项目,就是答案。

  在新沂市阿湖镇芦湖村,郇海娟正在与镇里来的农业专家一道,查看自家地里水稻育秧的生长情况。

  “去年流转土地的时候,好多人都不敢包地,怕亏钱。听说要给我们建灌溉农田的基站,我们就想着试试看。”

  朝着郇海娟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这个名为巨峰站的灌溉基站,正是有了这个设备系统,过去雇人一天只能浇十多亩地,如今300亩的地,一天基本就能浇完。

  而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推进,如今的阿湖镇芦湖村,已新建3座泵站,修建防渗渠17000米,家家地里都通上了灌溉管和排水管,无论旱涝,村民心中都有了底。

  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以“五化标准”抓好示范工程建设,充分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像阿湖镇芦湖村这样的创新灌溉模式,在徐州并不是孤例。

  时逢盛夏,晴多雨少,贾汪区汴塘镇四里桥村的智能高效节水灌溉体系,用节能增效的“刷卡开阀”新模式,让粮田变得更“智慧”。

  水阀联通刷卡区,水设备直通地头,农户只需刷一下卡,阀门打开,即可实现高效灌溉。相较传统漫灌,精准灌溉的农田用水量节约了50%,每亩的成本也从30元降到15元,在节省水资源的同时,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节约了生产成本。

  除了智能灌溉,在汴塘镇四里桥村的田间,农田环境与生产智能管理综合监测设备还收集气象观察、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防控等信息,并将数据实时上传到农业云平台,给农户提供及时的耕作信息。

  在徐州,像这样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到竣工验收,就严把立项关、招标关、质量关、验收关,严格落实“四方认可”“管评分离”“全程监测”“跟踪审计”“四方验收”。

  将质量管理放在首位,徐州高水平建成高标准农田省级示范县2个、市级示范镇18个、县级示范区39个,建成整体推进示范区39个,耕地质量提升示范区7个,增加提档升级工程财政投入2.05亿元……

  致富路,怎么“走

  尤克强的夏种工作接近尾声,他又望向南面的一块“虾稻供养”区,有了新的盘算。

  “俺们这里除了‘田成方’,道路硬化也做得越来越好,运输很方便。我准备跟别人好好学,研究研究,明年也捣鼓小龙虾。”

  “捣鼓虾”,还真不是瞎捣鼓。

  在铜山区房村镇窦家村,有600亩稻虾混养基地。支部书记王强介绍,这里每天的龙虾供应量能够达到600公斤以上。

  王强算了一笔账:“现在高品质的虾,每斤的价格在30元左右,这样每天的收入就有2万元,这一季算下来,仅龙虾一项的集体收入就能超60万元。”

  不仅如此,水稻与小龙虾还形成了互补的生产周期。小龙虾为水稻增肥、除草,水稻又为小龙虾供饵、避害,“一地两用、一亩双收”的循环农业模式,就此搭建起来。

  而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仅是用项目建设提升农田灌排能力,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更要提升综合配套保护,推动复合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尤克强承保的农田附近,一列老式绿皮火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未来,它将被打造成观光旅行的餐厅。湖西农场也在积极构建田园综合体,大力推进产业融合,在乡村振兴之路上,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保耕地,怎样保?

  高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命根子,要建好,用好,更要管好。

  徐州已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工程运行管护工作的意见》《关于做好非农建设占用高标准农田补建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工程管护上,按照“谁受益,谁负责”原则,徐州正积极探索“运行管护+保险”新模式,落实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经费。去年9月,全省首个高标准农田运行管护保险合同,也在睢宁正式落地。

  沃野听麦浪,稻香说丰年。建设标准化农田,仅仅只是开始。

  目前,徐州正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巩固良田建设成果,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坚决遏制“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避免“撂荒化”,确保良田种粮、良田粮用。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