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京笏
(作者吕京笏,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从昨天开始,各省市高考陆续出分、公布分数线。这几天,考生的亲戚朋友可能都会关切地问问“出成绩了吗”“考得怎么样呀”。关注高考,已经成为了这个季节里固定的“仪式感”,因为它承载着千万考生、家长、家庭的期望。这份情愫之深沉与厚重,你我都懂。
在互联网上,“说要低调的考生考了667”“男生高考681分满脸淡定父亲激动抹泪”等内容冲进热搜榜前几名,“祝贺”“祝福”“未来是你的”“多年的辛苦都是值得的”等声音霸屏评论区。然而,在新闻和社交媒体之外,还有无数考生同样推开了人生中这扇重要的门,看到的风景可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这样的场景,未尝不是社会的缩影。这也是学子们驶入更广阔的大江大河之前,补上的一堂“社会课”——这个世界是参差的,有聚光灯下的得意,也有风雨中的失意,但无论如何,未来依然是握在自己手中的。这绝对不是心灵鸡汤。
我们不妨向时间更深处回望。从恢复高考至今,40多年来,高考作为“人生”“理想”“未来”的叙事主线虽未改变,但时代的底色却早已不同。曾经,高考是“独木桥”,考上了大学往往意味着“铁饭碗”。但是,当高职毕业生来到清华任教,当外卖小哥也评起了职称,而很多名校学生,或是扎根黄土地助力乡村振兴,或是投身居委会做一名基层工作者,职业选择变得异常丰富而多元,这样的画面,是过去不敢想象的。这些都在启发我们,时代在进步,成功的标准也越来越多元。你的努力不会被辜负,你的平凡也同样会有用武之地。
此时此刻,我们想对所有的考生说,高考只是你人生的一座驿站,会决定你未来的几年里在哪座城市、哪所学校,与哪些人一同度过。但今后的路很长,相比于“在哪走”,“怎么走”才是更重要的。现在发挥不理想的同学通过努力,完成“逆袭”者每年都不在少数;辛辛苦苦考上名校却在舒适区徘徊不前,沦为“方仲永”者同样很多。还记得近来很火的董宇辉吗?想一想他在直播间里吟诵的“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几年后再来回望自己的高考时,你们一定会更加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对于广大家长来说,此刻更应该保持一份理性与冷静。不论孩子成绩如何,都请多一份理解与鼓励,少一份苛刻与批评。相比于计较成绩的得失,此刻更应该做的是与孩子一同交流志愿的填报,陪他一起做好合理的未来规划,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坚定努力。在这个过程中,要发挥自己作为“成年人”的优势,比如提供一些人生阅历作为参考,或者向亲戚朋友多多请教;也要以包容的心态尊重孩子的意愿,毕竟这一届、上一届、上上届……的00后们,都已经向世界证明了自己。
最后,虽然“分数”二字是所有求学者绕不开的概念,但我们仍然确信,成绩可以量化,人生不可量化,你的未来,绝不是几张试卷、一张成绩单,就可以定义的。只要不放弃努力,所有的考生都终将拥有自己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