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部 熊磊
五月的南京还没有数清春天驻留的时日,就一脚踏进了夏季,告别了些许春愁,踏实地忙着工作,静静地读着美国地理学家大卫·R.蒙哥马利所著的科普书籍《看不见的大自然:生命和健康的微生物根源》。
此著作引人入胜地叙述解释了微生物的重大价值和惊人效果,他们就像伟大的故事讲述者,将一个看不见的世界带到我们眼前,深入浅出地让我们探索了微生物世界的运行,而且还探究了那些增进我们认知微生物世界的方法。
作者从自己整理新买房子的院落开始入手,将院落里贫瘠的土壤,通过咖啡渣、碎木片、树叶、自制堆肥茶这些有机质的变化、分解,逐步让贫瘠的土壤充满生命力,让植物开始繁盛疯长。让大家看到了这样死气沉沉、并不起眼的有机质,孕育出一片勃勃生机。经过这件事,让作者对这些微小、不可见且少为人知的生物肃然起敬,他亲眼见证了这些看不见的微生物用不到十年时间,将这片荒芜的土地发展成茂盛的花园。获得新生的土壤展示的种种惊人事实,也告诉我们如何去解决一个困扰人类已久的问题——如何在不消耗或破坏土壤的前提下产出食物,通过培育地下生物,可以修复古老的耕作方式和现代滥用杀虫剂及化肥给土壤造成的伤害。但作者的探索又从土壤,植物的变化探究转化到对人体内微生物的作用的探究。
人类都曾经体验过现代医学在对抗感染时的威力,也感谢抗生素救过我们的命。但是,关乎我们健康的并不仅仅是微生物世界那些不善成员。最新的微生物学研究发现告诉我们,我们的身体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细菌、原生生物、古菌、真菌……无数种不可见的微小生命在我们体表和体内茁壮成长。小到动植物,大到星球,我们的星球也里里外外被各种微生物覆盖、包裹着。关于大自然这看不见的另一半,科学界正在酝酿一场革命。越深地钻研微生物科学,就越清晰地认识到,关于微生物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和环境,微生物学和医学正慢慢发现人类和微生物之间复杂的共生关系。很多证据表明,在土壤中和我们体内的大多数细菌都对我们有益,而并非之前我们对细菌等微生物的认知,也不再是我们传统医学所持有的微生物是病原体的认知。纵观陆地生命史,微生物不停地分解地球上的所有有机质,从已死的生命中塑造出新生命,我们对看不见的那部分自然所采用的方式不再是斩尽杀绝,而是去了解它,发扬其有益的一面。微生物从远古进化开始,就与所有多细胞生物形成了长久合作关系,它是我们的一部分,在我们体内调节着人类的健康。它们在我们身边主宰着这个世界,小到从岩石中摄取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大到促成全球碳氮循环,维持生命之轮的运转。纵观历史,博物学家们在没有工具协助的情况下,仅依赖眼、耳、手去发现世界。然而,一旦涉及这个看不见的世界,复杂的微生物群落驱动着我们赖以生存的众多事物,从土壤肥力到健康的免疫系统,不一而足。今后,许多神奇的变革性新产品和微生物疗法在农业和医学领域即将大放异彩。
本书作者通过亲身经历,从不屑于用微生物的变化去改变土壤,到深入研究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最终改变我们对微生物最初的认知。如果这是几十年前,这样的想法会显得荒谬可笑,正如几个世纪前人们认为“存在这些看不见的生命”这一观点荒诞不经一样。以微生物为健康基础的新兴科学,直接挑战了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地灭杀农业土壤和人体内微生物的“智慧”之举。但事实是,有些微生物是我们安静的秘密伙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伴侣。
通过阅读本书,让我们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从事物发展变化看,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矛盾运动造成的,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象内在矛盾的运动变化中,从其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中进行考察,以便从整体上、本质上完整地认识对象。从不同角度看,正如苏轼名句“横看成岭侧成峰,高低远近各不同”,需要从各个角度看问题,才能更接近事物的本来面目。
辩证思维是推动科学不断更新完善的基础,通常认为与逻辑思维相对立,在逻辑思维中,事物一般是“非此即彼”“非真即假”,而辩证思维中,事物可以在同一时间里“亦此亦彼”“亦真亦假”。辩证思维是一种世界观,以世间万物之间客观联系为基础,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进行对世界进一步的认识和感知。自然科学本身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即是一个从混沌到分离再到统一的过程。辩证思维可以开拓我们的理论思维和思路,搭建各种认知间的桥梁。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辩证思维。”辩证思维是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论前提,与科学研究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现代科学的突飞猛进,更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科学研究,改进认知。
我们每一个人只有具备辩证思维才能不偏激、不武断,才能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具有辩证的思维方式才是推动科学进步,突破自我认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