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名为“有专自媒体助手”的“洗稿”软件,因不正当竞争被判赔偿腾讯490万元。近日,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了这起案件。
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流量竞争下,催生了大量用于“洗稿”的写作助手。“输入标题就能写,70%的高原创”“让您事半功N倍的媒体工具,可以把文稿内容用近义词替换”“通过对文章的关键词提取,轻松帮助用户达到伪原创目的,重复率减少到30%以下”……
记者日前通过网页搜索“伪原创”“洗稿”,出现不少“洗稿”软件宣传广告。有网页甚至专门做了“洗稿”软件合集,提供23款“洗稿”软件下载地址。免费提供有限次数的“洗稿”服务,从而吸引用户,是“洗稿”软件的惯用做法。若用户还想继续使用或用到更多功能时,则需支付费用购买服务,成为会员。
记者通过某伪原创工具输入一段话:“疫情之下,每家企业都不容易。餐饮店应对之策,还是要做好口碑。为了让一线抗疫人员吃得更好,该餐饮店还主动赠送了水果、酸奶等。”
记者点击“立即生成伪原创”后,页面提示“AI机器人正在重写”。3秒后,输入内容被改写成:“在疫情下,每个企业都不容易。这家餐厅应该为自己的反应树立良好的声誉。为了让一线防疫人员吃得更好,餐厅还主动赠送水果、酸奶等。”
“洗稿一个星期后,我再也不想做原创。”新媒体从业者张俊成(化名)坦言。他对“洗稿”产业链专门做了一番调查,遇到过988元收徒弟传授经验的“老师傅”,也有在“洗稿群”“洗稿机器人软件”等各QQ群推销软件、炫耀收益的“中介”。
在张俊成看来,“洗稿”无疑是错误的。“目前平台各自为战,奖励机制促进优质内容生产的动机是好的,而当‘洗稿党’堂而皇之采摘原创的果实,谁还甘愿辛勤劳作呢?”
记者了解到,各平台对“洗稿”行为已有整治。微信公布了《2021年品牌和第三方版权保护报告》,提出用创新保护创作,在版权保护方面,平台通过“原创声明”“公众号付费文章”“洗稿投诉合议机制”等,为版权权利人提供权利价值保护。
“‘洗稿’本质上就是抄袭作品。将他人的作品改编后署名为自己的作品,既侵犯了作者的署名权,又侵害了作者保护作品完整权和改编权。”广东耀文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爱东说。
张爱东认为,“洗稿”软件、平台属于为他人实施侵权活动提供技术措施,如果平台运营商属于明知,则主观上具有过错,为用户提供“洗稿”服务的平台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对于‘洗稿式’剽窃,需要从源头打击。”张爱东说,由于大部分的作品被剽窃后,作者没有发现或发现却没有维权能力,所以更需要行政执法的干预,而不应仅仅依赖当事人维权。同时,他建议法院提高著作权案件的判赔金额,更有力地保护创新。
“目前著作权判赔金额普遍偏低,过低的判赔金额将严重影响当事人的维权积极性,助长侵权人的气焰。”张爱东说,“‘洗稿’软件本质上是职业从事侵权活动的软件,更应该加大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