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新闻讯(记者/祝亦楠)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其艰辛曲折的发展凝聚了无数科学家的毕生心血和无私奉献。6月9日,在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郑有炓教授荣获2020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他把做科研比作爬山,“任何科学高峰都不是一下爬爬到顶的,要慢慢爬要有耐心。爬过一山又一山,我们爬了山还要把它用起来,用在祖国大地上。”
1935年,郑有炓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少年时的郑有炓十分聪明,尤爱物理,初中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三明市永安县的高中。大田与永安两县相隔90多公里,由于公路破损不畅通,只能靠步行。他就与几个小伙伴互相鼓劲,走过漫漫山路,奔向知识殿堂。1953 年,郑有炓考入南京大学物理系,圆了物理梦。
1956年,我国在北京大学举办了“首届五校联合半导体专业”,以培养国家急需的半导体专门人才,郑有炓在首届五校联合半导体专业学习、毕业。“国家需要我们!我很幸运!”就这样,郑有炓开启了一生研究半导体的征途,成为我国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开拓者和领军人。如今,他已年过八旬,仍步履不停。
“机遇造就了我,没有国家需求的机遇,没有我今天。”回首来时路,郑有炓说,“过去,我和我的团队把握国家半导体事业发展的好时机,在新型半导体异质结构材料与器件,特别是在氮化镓、碳化硅、氧化物半导体等宽禁带半导体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和硅微纳器件等研究领域为国家、为江苏做出了一些成绩。”当前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将迈入发展新阶段,他相信我国第三代半导体固态照明、紫外探测、新型显示、射频微波和功率电子等主要科技领域,有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江苏将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郑有炓院士依然走在科学研究的前沿。他和团队正聚焦于研发Micro LED显示技术。他认为,“元宇宙”概念的运作,拉动了增强现实技术 (AR)/虚拟现实技术(VR)进入信息技术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国际关注热点。微显示芯片是人们进入“元宇宙”的硬件门槛,AR眼镜/VR头盔的近眼微显示器是微显示产业发展的主流方向,“Micro LED微显示”以其独特的高显示性能成为进一步发展AR/VR的近眼微显示器的优选技术。
“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郑有炓院士深知其中道理,多年来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支充满创新活力的学术团队,包括6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8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位国家97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以及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和科技部创新团队。采访期间,一位郑院士团队老师透露,“老师常常工作至深夜,就在采访前夕,还帮我修改论文至凌晨一点。”
“投资人才就是投资未来,成就人才就是成就事业。”谈及人才培养,郑有炓院士言辞恳切,对青年科研人员充满期冀:“任何事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都需要高素质人才,关键在青年人才培养,营造汇聚天下英才在江苏这片沃土发挥聪明才智的氛围。”为此,郑院士将此次奖项的20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并成立了“南京大学郑有炓教育基金”,旨在培养半导体人才,鼓励大家把握新时代新机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为国家、为江苏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开拓进取,继续奋斗,努力创造新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