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荔枝网评:让“思想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2022年06月08日 09:59:35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特约评论员/艾佩韦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三农”工作》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文稿61篇。习近平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三农”工作,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点亮了“思想之光”。

  “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论“三农”工作》一书中,习近平同志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主动扛起重大时代使命,以更大力度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正当其时。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种“摇钱树”也绘“山居图”。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发展乡村产业要把更多的“小木耳”“小黄花”发展成为富民“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为特色产业谋思路,更是为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找出路。对标学习,要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加快实现农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更进一步,要坚持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基础上,坚决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稳扎稳打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检验农村工作成效的两把标尺,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的民生牵挂。要聚焦共同富裕的目标,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民工务工技能、强化农业支持政策、盘活农村资产等多途径增加农民就业收入和财产性收入。要坚持“塑形”和“铸魂”并驾齐驱,在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上绵绵用力,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革除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让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宽裕”、精神生活“富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护“百姓安”也护“大局稳”。“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我国农村社会正处于深刻变化和调整时期,各种风险挑战叠加,答好乡村治理“必答题”是民之所需、政之所向。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平安乡村建设,持续巩固农村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护航农村稳定安宁。从全局角度看“三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大对农田水利、农机作业配套设施等建设支持力度,让亿万农民用上“中国种子”,让中国人民端稳“中国饭碗”。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让“思想之光”点亮乡村振兴之路,自觉当好乡村振兴的“先锋队”,以为民赤子之心、愚公移山之志、开山劈石之勇、务实担当之责,在农村大舞台埋头苦干、真抓实干、携手共干,必将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让振兴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艾佩韦)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