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毕舸
(作者毕舸,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资深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用完的化妆品空瓶,居然有人高价回收?近期媒体调查发现,网上有专人收购知名化妆品牌的空瓶,或者是用到“只剩一两次”的“二手商品”,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无独有偶,司法机关日前查处了一起“真瓶装假货”的售假案件,涉案团伙从二手平台购买大量正品化妆品空瓶,并将正品化妆品掺假稀释后灌装售卖,冒充“代购版本”在网购平台对外低价销售,非法所得金额达3100万元。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产品的品质和知名度,中高端化妆品市场蓬勃发展。研究机构数据表明,2021年我国高端护肤品的市场规模预计为1055亿元,到2026年将达到近2000亿元。以往,消费者购买中高端化妆品后用完即扔,如今有人高价收购,对于消费者而言看似是件好事,可以让空瓶发挥剩余价值。但是,被回收的空瓶一旦用于非法用途,重新“包装”后流入市场,不知情的消费者花高价购买,不仅损失了钱财,还可能因为劣质化妆品给身体造成伤害。
花大价钱买的化妆品,只有瓶子是真的,令人心塞。其实,这类现象不只在化妆品市场有。早在多年前,就曾有人高价从市场回收高档白酒瓶,用十几元一瓶的劣质酒勾兑灌装售卖。可以说,每出售一个化妆品空瓶,就意味着可能多了一个买到假货的人。高价收购化妆品空瓶,其背后隐藏着假冒伪劣、黑灰产等问题,我们要时刻提高警惕,主动加以规范。
管住“旧瓶装新酒”的把戏,需要不断强化监管责任。近年来,线上社交、电商平台兴起,不少非法分子瞄准其信息发布简单、传播成本低的特点,在相关平台散播此类高价回收的消息。对此,平台应加大相关信息的审核力度。比如,设置“化妆品空瓶收购”关键词,一旦有此类信息发布,便立即启动审核机制,要求发布者提供相应合规信息,包括收购用途、相关资质证照等。在消费者交易过程中,平台还可以对此类信息发布设置提醒弹窗,告知消费者此类交易可能存在的风险,避免不知情的消费者在无形中成为假冒伪劣案件的帮凶。
有关部门还要在线下加大打击力度,对于此类案件从重从快查处,提升其违法成本,不让违法分子存侥幸心理。同时定期公布典型案例,提供对应的举报电话、邮箱等,方便大家“一键举报”。要让公众了解此类现象背后的猫腻,提高警惕心,积极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从而扩大社会监督的参与面,形成广泛的监督网。
以上措施都指向对于“旧瓶装新酒”现象的堵,与此同时,合理疏导也很重要。相关品牌方可对消费者手中的旧包装进行回收,提供一定的奖励举措。比如,参照家电行业“以旧换新”模式,旧化妆品瓶可享受积分或新品抵现,激发广大消费者参与。这既是履行在环保、公益等领域的社会责任,也不失为一种促销手段,还能更好地打通包装流转的正规通道,保护品牌不受假冒伪劣商品的侵犯,可谓一举多得。
解决好小小瓶子的问题,事关消费者权益保障,不仅能促进化妆品市场良性发展,也指向市场监管能力提升、监管模式创新。通过线上平台与政府监管合力,形成更严格的化妆品空瓶管理机制,同时利用市场机制形成更规范的化妆品空瓶回收体系,堵疏并举方能治本。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