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青春】盐碱地里稻花香 水稻栽培行家接续“禾下乘凉梦”

2022年05月03日 08:00:4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记者/我苏网 桂丹 如东县融媒体中心 徐书影 视频/如东县融媒体中心 朱海城  海报设计/我苏网 张泉泉  陈奇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江苏如东,水稻、玉米、大豆备种备耕工作有序,“袁米4号”耐盐水稻新品种的种子也如期抵达。县作物栽培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於永杰一大早就赶到洋新家庭农场,与农场负责人邵爱徐商量新一季“海水稻”育秧准备工作。

  2020年,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被袁隆平团队选中为江苏唯一的“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两年来,於永杰团队负责示范项目的技术支持,不仅完成了7个耐盐水稻品种的高产攻关试验,还成功摸索出一套完整的耐盐水稻稳定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接续奋斗。

  从业30年  他成为水稻栽培行家

  入行超30年,常在田间地头浸染,身上依然保持着 “书卷气”,这是记者对於永杰的第一印象。

  1991年从北京农业大学(现 “中国农业大学”)作物栽培专业毕业后,於永杰就进了如东县作物栽培站,师从水稻技术专家钱宗华,开启了与水稻的不解之缘。

  虽是科班出身,但他当时不过20岁出头,面对祖祖辈辈传承耕作经验的农民,如何将理论知识有效指导实践?於永杰的做法是,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户多交流。只要农户有问题,他想方设法都要过去一趟。最多的一次,於永杰回访了9趟。

  “给农户们解决问题的同时,也是给自己增长业务经验。我既然从事这一行,就要踏踏实实干好这一行。”於永杰说。30年经验积累下来,水稻相关的疑难杂症,於永杰一般都能比较准确地给出判断,他感觉找原因的过程有点像“福尔摩斯探案”。

  2018年夏天,河口镇种田大户张勇承包的500多亩田中,有30多亩水稻成塘地出现叶片发红甚至死苗的情况。正值分蘖期,病害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当年水稻产量。大家刚开始都当作是赤枯病来治,准备施肥喷药。於永杰到场后分析出这是田间水过深,水稻生理性缺钾导致的。

  “我和他们说,这个阶段施肥就好比胃吃伤了还再吃一些难消化的东西,病情只会加重。” 於永杰说,农户听从他的建议,只作排水透气处理,水稻没几天就恢复了叶色。在2020年南通市水稻栽培技术培训会上, 於永杰提出水稻栽培要“以水为先,水比肥重要”的看法,这在全量秸秆还田的当下,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借鉴意义。

  过硬的理论知识,丰富的田间实践,加上农户们好理解的沟通方式,大家都很信服他

  “海水稻”亩产超800公斤 他当面向袁隆平汇报喜讯

  多年的积累,於永杰所在的如东水稻栽培技术团队在全省都有知名度。加上如东栟茶方凌垦区土壤条件适宜,2020年在省农技推广总站的大力推荐下,袁隆平的“海水稻”选中了如东。於永杰领导的三人团队成了“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的技术负责。

  “整个技术都是一个空白,都要我们去摸索,然后必要地去调整。”於永杰说,方凌垦区是标准的滨海沙质盐土,稻田坝埂上都泛着白花花的盐碱,含盐量在千分之二到千分之六之间,而海水稻”分蘖期耐受的盐分是千分之二。种植“海水稻”首先要降低水稻田的含盐量。

  团队想到给稻田换水的方法——在秧苗移栽后一个星期左右,每天上午点将淡水灌到秧苗根部以上,下午两三点再把水分排掉,保证田间水的盐度适宜水稻分蘖期的健康生长。“有时候排水相差一两个小时就会死苗,所以要全程全方位实时跟踪。”长达5个月的水稻生育期里,於永杰和团队的另外两名技术人员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泡在海水稻田里,从育秧、培管到收割,坚持全程跟踪。

  正是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也得益于当年良好的气候条件,“超优千号”2020年亩产802.9公斤,创下了当年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於永杰和全程参与耐盐水稻试验种植的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农业专家们一起前往湖南,当面向袁隆平院士汇报了这一喜讯。

  据於永杰回忆,袁隆平院士得知“超优千号”取得超800公斤的产量后十分开心,他表示,这一历史性的突破,对于我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十分重要,尤其在当前世界疫情背景下,大大地提升了国人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信心。

  与袁隆平院士的“一面之缘”,给於永杰带来了很大触动。他告诉记者,与袁隆平院士面对面的交流后,这份热爱之情更深地激发了他对做好水稻栽培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觉得这种提升是油然而生和经久难忘的”

  接续“禾下乘凉梦” 盐碱地里稻花香

  如东 海水稻试验示范种植基地不仅仅试验种植海水稻,还承担着一些新栽培技术的试验示范任务。於永杰说,仅水稻秧苗的移栽期,就采用了硬地硬盘旱育秧和机插缓混一次施肥等新技术

  眼下正值育秧期,苗好一半谷,从“苗”抓起是农业人的“行动自觉”。“每年育秧之前,我们都要把种子做一小部分试验看出苗的情况,还有营养土、壮秧剂配比如何。苗出了之后,要看养分跟不跟得上,效果如何,保证把‘海水稻’苗育好,为了后期的产量能更高。” 邵爱徐是附近十里八村出了名的育秧能手,他告诉记者,旱地育秧这项新技术就是在於站长等市县作物栽培专家指导下摸索成功的。

  两年来,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耐盐碱水稻试验示范已成功种植7个耐盐杂籼稻品种,平均亩产达到700公斤以上。“海水稻”高产攻关在如东获得成功,於永杰的技术团队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评估了不同的农业做法,初步探索出一套耐盐水稻配套栽培技术,有充足的信心支持后续更多的盐碱地试验示范项目。

  於永杰接受采访时提到,2020年拜访袁隆平院士时,袁老曾提出“耐盐水稻的推广在江苏要围绕生育期适合、大米品质好的耐盐水稻品种”。“所以我们在前两年对耐盐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已经基本掌握了的情况下,今年更进一步,开展稻油轮作和优质食味品质耐盐水稻品种的试验示范种植。”於永杰说。

  据统计,我国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3亿亩左右具备改造为农田的潜力。水稻是改良盐碱地的首选粮食作物。它的根系具有分泌有机酸和吸收盐分的能力,能有效降低土壤盐分。接下来几年,如东将以示范基地为样本,力促耐盐水稻规模不断扩大,促使更多滩涂、盐碱地加速蜕变为良田,为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盐碱地蜕变为良田,中国人的饭碗将端得更牢。让亿亩荒滩变粮仓并实现高产高效一直是袁隆平院士的一大期待。袁老虽已离开,但他的梦想却仍在九州大地延续。像於永杰这样的农业人,正接续“禾下乘凉梦”,循着先人的足迹,为追寻梦想而奋斗。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