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烧香点茶,挂画插花”,两宋被认为是古代社会中最懂生活与美的朝代,活出了优雅的美学日常,疫情未散,撒欢还早,宅家不妨学习宋人去用心体会生活里的各种美。
“独揽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苏东坡游无锡惠山,携来当时最珍贵的小龙团茶,来试这天下排名第二的宜茶之水。宋人对茶的热衷,绝不亚于今天爱喝咖啡的上海人。
宋 刘松年《碾茶图》
一
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代的成品茶为蒸青茶,分片茶、散茶两类。当时以片茶为尊,片茶就是饼茶,尤以北苑官烘生产的贡茶龙团凤饼为极品,就是苏轼诗中所说的“天上小团月”。从《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来看,它的生产工艺非常复杂。
宋仁宗时期,经蔡襄改进的龙团凤饼
我们来纵向比较一下:
现代饼茶就是将制好的炒青散茶蒸软压饼;
唐朝饼茶的生产过程,茶圣陆羽《茶经》中说是:“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宋代北苑官烘生产的龙团凤饼又增加了榨茶、研茶两个步骤,用明朝宁王朱权的话简单概括就是:“制之以末,以膏为饼”,即挤出茶汁,碾成粉末,加水成膏,压成茶饼。
说到这,很多人就疑惑了,茶汁都挤出来了,后面喝的时候还有茶味吗?点茶时还要再次将茶饼碾成茶粉,为何如此大费周章?
从北苑官烘所用建茶后来发展为乌龙茶来看,这种茶劲很大,而宋人追求的口味是“甘香重滑”,通过榨茶与研茶,去掉茶的苦涩,再掺入米粉、薯蓣、楮芽等富含淀粉之物,增加微甜的口感。严格来说,他们喝的并不是纯粹的茶,而是茶饮料,这就像现代很多人喝咖啡,接受不了黑咖啡的苦涩,一定要加入乳制品和各式风味糖浆调味。
二
两宋流行点茶法,制作过程也相当繁琐。
茶具种类繁多,南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列举了12件,其实不止这些。作为一个灵魂有趣的宋人,作者还给这些茶具根据属性取了姓氏,并按照宋制授了官职,分别是:韦鸿胪(茶炉)、木待制(茶臼)、金法曹(茶碾)、石转运(茶磨)、胡员外(水杓)、罗枢密(茶罗)、宗从事(茶帚)、漆雕秘阁(盏托)、陶宝文(茶盏)、汤提点(汤瓶)、竺副帅(茶筅)、司职方(茶巾),总称“十二先生”。
点茶流程也繁杂,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关键是每一个步骤都有讲究。北宋蔡襄《茶录》与宋徽宗《大观茶论》,均为点茶法的经典之作,我们简单概括出主要步骤。
首先是制茶粉。从茶饼上切一小块烤干后,先后用茶臼、茶碾(或茶磨)、茶罗制成茶粉,为了保证粉质细腻,茶罗的底最好用产自四川鹅溪的特别细密的画绢制成。
其次是烧开水。这一步被认为是最难的,烧水能有什么难度呢?宋人说“未熟则沫浮,过熟则茶沉”;怎样才能恰到好处呢?古人没有温度计,只能靠观察,宋人的经验是:水泡状如“鱼眼”、水声犹如“松声”,就烧好了。
宋 刘松年 《碾茶图》(局部)
接着是热茶盏。将茶盏放在火上烤热,因为如果用冷杯点茶,茶粉容易沉底。
随后是调茶膏。取适量茶粉放入茶盏,注入少量水调成茶膏,这与我们泡藕粉的步骤相似。
宋 赵佶《文会图》(局部)
最后是点茶汤。用汤瓶少量多次注水,宋朝的汤瓶都是高挑大腹细嘴模样,储水多,冲水有力度;同时用茶筅(早期用茶匙)击拂(环回搅动),茶筅用老竹制成,外形类似现代的“打蛋器”,这一过程要“手轻筅重,指绕腕旋”。当盏面泛起大量白色沫饽(雅称“乳花”),且沫饽泛盏时间长(专称“咬盏”),代表点茶成功。
“乳花”与“咬盏”
宋徽宗是点茶高手,据北宋李邦彦《延福宫曲宴记》记载,他点茶可在顷刻之间,“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有人说像现在咖啡表面的拉花,课代表觉得更像奶泡。另一种叫茶百戏的,可使茶汤变幻出禽兽虫鱼花草甚至诗句的,这才与现代的拉花相似。
茶百戏
为了反衬白色乳花之美,蔡襄和宋徽宗都觉得建窑黑釉兔毫盏与其最配,不过他们也经常使用青白釉盏,有一种清新雅致之美。
宋 建窑黑釉兔毫斗笠盏
再配上防烫的盏托,便可饮用了。宋朝盏托有瓷制的,茶盏与盏托是成套的;也有轻便且隔热性能好的漆器,一般来说,黑釉盏配红色盏托,青白釉盏配黑色盏托。
宋人喝个茶,连配色这样的细节都不会放过。
在点茶时,宋人还会进行一项趣味活动:斗茶。比试的内容有茶品、水品、乳花与诗作。总之,拼的是实力,比的是技术,斗的是才华。
宋末元初 赵孟頫《斗茶图》(局部)
三
经过蔡襄等文人的推行,由于宋徽宗等皇室贵胄上行下效的影响,茶在宋朝一跃成为国饮,既是“琴棋书画诗酒茶”,又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三五好友聚会,邻里联络感情,招待客人……多会点茶,如嫌麻烦,还可以买现成的。在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中,都城临安提供点茶的,有普通的湖船、夜市、早市,也有高档的茶肆、茶楼等;还可以提供上门服务,有民间的,也有官方的,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宋佚名《春游晚归图》(局部)中,出门春游都要带一套点茶茶具
成品茶与点茶法还向当时的周边输出,如辽、金、西夏、高丽、日本等,为大宋换来了战马、香料和滚滚财源。
今天日本的抹茶道,原型就是宋朝的点茶。
在辽、金、西夏所在区域的出土壁画中,不少与点茶相关。
河北宣化辽代壁画局部
比如,在河北宣化辽代壁画墓群中,在一幅《茶道图》里,有正在碾茶与烧汤的童子,有端着茶盏与茶托的侍女,还有茶碾、茶炉、汤瓶、茶筅等茶具。
明朝时,太祖朱元璋认为龙凤团茶制作工艺复杂且过于奢靡,“罢造龙团,惟令采芽茶以进”,此后点茶法逐渐没落,我们所熟知的炒青散茶与泡茶法便兴起了,虽然如此,宋人在点茶中所体现的热爱生活的态度,仍值得称赞。
荔枝新闻特稿 文/高慧婧 参考:《宋史·食货志》、《茶录》、《大观茶论》、《宣和北苑贡茶录》、《北苑别录》、《延福宫曲宴记》、《梦粱录》、扬之水《两宋茶诗与茶事》、徐睿瑶等《释宋代的“分茶”和“点茶”——兼释“茶”与“汤”》、尧水根《中国制茶方法的演变及其“食药饮”关系的探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