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部:“十四五”继续坚持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思路 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2022年04月22日 14:28:5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荔枝新闻北京工作部记者/刘辛

  422日,生态环境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土壤、地下水、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等相关情况。《“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3%左右。目前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如何?如何实现93%的目标?近几年又将采取哪些措施?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作出回应。

  苏克敬介绍,“十三五”期间净土保卫战取得了积极成效,土壤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当前我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总体稳定,部分地区耕地重金属污染问题相对突出。对耕地污染问题突出的地区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等部门密切合作,源头整治和安全绿网双管齐下。

  在工矿污染源头防整治方面,实施重金属减排工作930多个,超额完成了减排目标。2018年起,部署开展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三年行动,累计排查涉镉企业1.3万多家。把近2000家污染源纳入整治清单,并且按照计划完成了整治任务。在九个省部署开展成因排查试点,深化了对耕地土壤污染的规律性认识,各地结合成因排查,已有针对性地整治了一批污染源。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协同配合,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产生,耕地周边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在受污染耕地利用方面,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督促调度,开展分片帮扶指导,针对安全利用类耕地主要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措施,如改种玉米等不易吸收重金属的农作物,降低农产品超标风险;针对严格管控类耕地采取种植结构调整或者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退出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到2020年底,顺利完成《土十条》规定的目标任务,全国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

  苏克敬表示,十三五技术试点的经验来看,受污染耕地的修复成本比较高,难以大面积推广,因此十四五期间将继续坚持风险管控的思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出发点,进一步强化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土壤污染防治和安全利用负责的要求,深入开展污染溯源、断源,全面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确保实现十四五的规划目标。

  具体将通过落实责任、源头预防、分类管理三项工作,最后达到安全利用。

  一是压实地方责任。分解落实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在任务的确定过程当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安全利用率先巩固、再提升。

  二是强化源头预防。以土壤重金属问题突出区域为重点,深入开展耕地污染成因排查,识别污染源和污染途径。因地制宜采取源头治理,切断传输途径等措施,聚焦重有色金属等矿区开展历史遗留废物大排查,分阶段治理,逐步消除存量。持续深入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集中解决一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的突出污染问题,切断污染物进入农田的链条。

  三是落实分类管理制度。配合农业农村部门指导地方动态更新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针对优先保护类耕地加大保护力度,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针对安全利用类和严格管控类耕地,指导相关省份制定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及其年度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粮食收储和流通环节的监管,杜绝重金属超标粮食进入口粮市场,保障人民群众吃得放心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