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涉疫谣言不能总是指望“智者”|荔枝时评

2022年04月11日 14:36:18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邓海建

  (作者邓海建,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多条涉疫谣言热传,上海连发辟谣消息。

  谣言动动嘴,辟谣跑断腿。问题是,要紧信息里的谣言,插上短视频等技术平台的“翅膀”,简直让传统辟谣途径撒腿都追不上。上海疫情里,不仅交杂着各色民间的声音,也萦绕着各类“魔幻”的谣言。这些谣言,多打着关切民生的幌子,背后却是色彩各异的心思。

  连日来,上海辟谣平台澄清了不少与上海相关的视频谣言:比如所谓“上海‘大白’持枪上岗”,真相是拍摄于缅甸;又比如“上海居民冲出小区购买物资”“上海桃浦二村上钢板封控导致耽误救火”等,真相是皆拍摄于外省市,与上海近期防疫工作没有任何关系。遗憾的是,几乎每天都有网友为上海辟谣平台提供线索,求证各类说法的真伪。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对于公共服务来说,谣言止于透明公开。不过,无论是怎样的智慧、不管是怎么去公开,终究改变不了“谣言是世界上最古老传媒”的事实。这些年来,我们在各类“反转”与“打脸”资讯中练就了“捉谣”的本事:比如尽量不去轻易相信碎片化掐头去尾的消息;比如短视频起码要检查音视频的同步性;比如警惕于没有权威信源的所谓“劲爆消息”……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移花接木或李代桃僵的“技术”不断迭代的今天,仅仅靠肉眼“火眼金睛”去辨别,似乎还真不太容易。

  这就呼唤两种责任须到位:一是平台的筛选过滤机制。谁生病谁吃药,谁家的平台谁负责。相较于分散的看客,互联网信息平台有专业而前置的责任来判别、来监督。《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等内容的信息。时下,有些平台几乎成了网谣的孳生地,怕是不能摊手耸肩装没事儿人。

  二是发布者“文责自负”的成本。据来自上海网信办的消息称,针对前期已公开辟谣的“武警将接管上海社区”“明天上海暂停所有团购”两则虚假信息,已查实相关网络群组和人员;协调相关部门对“连飞互帮互助团购群”等四个群组予以封停,对首发谣言的微信个人用户予以处罚。作奸犯科,罪得其罚。监管者最好还要公布“处罚”“严惩”的罚单,惟其如此,才能让造谣者在下手之前能对法治规则有所敬畏。

  慎终如始打赢战“疫”很不容易。这个时候,更不能允许涉疫谣言出来带节奏、乱人心。更何况,这些满天飞的谣言本身也挤占了注意力资源,让本该被城市治理关切的民生信息“被淹没”。网络没有法外之地,抗疫也须清朗空间。不传谣不信谣,用法治逻辑遏止涉疫谣言,聚力战“疫”才能早日迎来破晓之光、胜利之时。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