售假低风险、维权高成本?别让直播间成为假货出口|荔枝时评

2022年03月24日 13:58:0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朱昌俊

  (作者朱昌俊,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久前,央视3·15晚会曝光某翡翠直播间在写字楼伪造布景,所谓的货主都是演员,直播砍价不过是主播和商家编造好的骗局。近日,江苏无锡警方查获一犯罪团伙,在网络直播中将镍铜合金首饰冒充黄金售卖,主播强调所有黄金首饰均有配套证书,而这些质检证书竟是花0.7元伪造的。最近,哈尔滨市民王先生看直播时花205元下单一套银具,收货后发现并非直播中说的纯银,还被客服反问“纯银怎么可能是这个价格呢”。

  关于互联网,此前有一句经典名言——“你永远不知道坐在电脑对面的是人还是狗”。而在今天的直播带货行业,我们或许也可以说,你永远不知道摆在直播间被大吹特吹的产品是真还是假。上述新闻就是真实案例,而类似现象几乎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其实,无论是线上的直播带货还是线下的传统营销,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宣传都不太可能完全禁绝。相较于传统的线下经营,网络直播带货这种模式的受众更不确定,买卖双方的信息更不对称,因此更容易放大商家和主播的投机心理,给一些市场“偏差”乃至不法行为提供更大的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说,一些直播间确实成了假货的“出口”。

  这是有数据支撑的。如日前中消协发布的《2021年网络消费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显示,在新型电商业态,如直播营销、社交软件营销中,商品和服务的质量缺陷更为突出。与此同时,中消协开展的“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调查结果显示,32.5%的受访者认为“营销宣传环节”最容易发生不公平现象,问题相对突出。甚至,我们还见识过“前一刻主播还在直播间为粉丝试装,下一刻就被警方抓捕”的荒唐画面。

  相对来说,主播、经营商家乃至直播平台,“售假”被查被罚的风险较低,而消费者维权的难度却很高,这一现实困境导致一些商家“理直气壮”地知假售假。假货层出不穷、虚假宣传泛滥,这些现象在坑消费者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其他负面影响。比如,损害直播带货行业的公共形象和社会信任度,这对一个新兴行业来说显然不是好事;破坏市场的公平性,甚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效应。

  无论是直播平台还是商家、主播,都应该严格遵守行业规范。直播带货行业参与各方的责任边界模糊问题,消费者维权难的问题,需要有更完善、精准的制度来化解,以真正提高违规操作者的成本和风险。事实上,当前对直播带货行业的政策,正从侧重为数字经济创造较为宽松灵活的环境,逐步转变为强调规范健康发展,发展和监管并重。如3月15日起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就明确,直播销售商品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平台若无法提供直播间运营者真实信息应履行先付责任。很明显,此规定有助于倒逼平台履行对直播商家的把关责任。

  在直播带货行业已基本完成市场启蒙、市场格局基本成型的今天,直播平台应该自觉在流量和质量之间构建新的平衡,提高经营商家和主播的准入门槛,注重对营销过程的把关。当前直播带货行业已经进入了对存量流量的争夺之中,此阶段的消费者也更为理性。可以说,虚假宣传更少、假冒产品更少、口碑更好的平台,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