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丁恒情
为政之本,在于为民。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事关人民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针对困难群众,如何精准施策为他们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各地纷纷拿出实招:对重度残疾人,升级改造生活设施,专人负责联络照顾;对未成年孤儿,开展集中教育,做好心理疏导;对无子女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定期发放补助,丰富精神生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把好事实事做到困难群众心坎上,才能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多了解困难群众的期盼,面对面倾听群众呼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执行得好不好,党员干部干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就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群众满意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试金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0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了解脱贫攻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用实际行动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党员干部要走出院子、沉下身子,到车间码头、田间地头、市场社区,带着深厚的感情往群众堆里扎,倾听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谋划工作,真正让人民群众感到知心、暖心、放心、安心。
多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心贴心感悟群众冷暖。“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困难群众而言,他们收入水平低、经济承受能力差,遭遇突发公共事件受到的冲击更大、影响更明显。兜好民生底线,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好事实事,体现的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厚度和政策温度。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你当亲人。党员干部要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常去贫困地区走一走,常到贫困户家里坐一坐,常同困难群众聊一聊,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心中常思群众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努力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才能不断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实打实满足群众愿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真心对群众负责,热心为群众服务,努力为群众办事情、解难题、谋福祉,用实干诠释忠诚干净担当。胸怀“人民梦想”,致力“人民生活”,践行“人民立场”,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最高标准,办好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就一定能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新的赶考路上,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一定能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