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里川
(作者伍里川,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喜剧表演艺术家巩汉林炮轰“某足球队”“完全给中国人丢脸”,前国足队长冯潇霆旋即回怼。双方大战几个回合,引发更多业内人士和网友卷入,“冯巩之争”愈演愈烈,抛向“某足球队”的口水也越发汹涌。冯潇霆表示:“球员不是不能接受批评,但我们更希望大家能够理智地、科学地批评我们的不足,帮助我们成长,帮助年轻一代的球员在更好的氛围下成长。”
(男足争议事件脉络)
竞技体育领域极为开放,“被骂”本身就是体育文化的一部分。中国足球如此,强大的欧洲足球亦如此。但必须指出的是,嘲讽须有底线。过往那种向率队“只差一步到罗马”的国足主帅寄去剪刀和绳索的行为,在今天自然面临法理拷问。超越法理底线,大行侮辱之能事,应该被遏制。
每个职业都需要受到尊重。然而,对比女足的逆境坚守、强势绽放,男足队员所呼唤的尊重要靠自己的拼搏与表现去争取,而不是靠公众给予弱者式的同情与施舍。打嘴仗,更无济于事。某种意义上,很多网友此时对冯潇霆的失望,不在于他在国足后期的“断崖式”失误,而在于他和一些足球界人士的过分敏感表现所折射的“国足批不得”。近年来外界对国足的批评遭到激烈“反制”,也是明证。
当然,从最初抵触批评到有条件接受批评,冯潇霆态度上的细微变化,意味着事件向平和方向收尾。这是好事。可惜这种变化展现的格局有限。作为“可能是今后10年最强国足”的代表人物,冯潇霆的球员生涯展示了“85国青”一代名将的梦想与才华,以及“只差一分打进附加赛”的无尽遗憾。如果他对“外行”的批评能更为宽容,而不是对一个不会踢球的老人调侃“你行你上”,本可被视为退役前的最后体面,赢得世人好感。
冯潇霆在近日一篇长文中推心置腹地说出了国足的努力和不易。人们理应更加了解和尊重国足队员的努力。但显然,中国男足的更大责任不是像祥林嫂一样,一遍遍地和球迷或批评者解释“我们失败是有原因的”,而是励精图治、卧薪尝胆。至少在比赛中像个战士去战斗。
大年初一的中越足球一战为什么击碎了无数中国球迷的心?不必说越南足球的进步神速、输给越南也正常——抬高在12强赛7连败的对手段位以自我安慰,是弱者心态——单就场上的拼劲而言,能让国人满意吗?自己没点数吗?早在世预赛40强赛国足不敌叙利亚后,前国足主帅里皮就厉言批评过国足“没有魄力,没有拼劲,没有勇气,没有个性,畏手畏脚”。这种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持续的转变。典型的例子是,归化队员洛国富用身体“堵枪眼”、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一下子把那些停球几米远、躲开对手球的本土球员比下去了。
中国男足进入低谷是不争的事实,深层次原因很多,例如人才断档、联赛乏力、乱象纷呈——体育总局和公安部不久前发文剑指赌博和假球。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时间。但短时间内,唯有场场拿出血性来,才能有望改变颓势,赢得对手正眼看。这些年,中国女足在世界足坛和亚洲足坛面临的困难不比男足少,亚洲杯对阵日本女足,场面完全居于下风,但正是靠着亮剑精神,才战胜对手。
冯潇霆在接受采访时希望,在国足处于低谷的时候,能有更多的人给予支持和鼓励,大家一起为中国足球变得更好而努力。这话是真挚的。其实,众多球迷从未离去。人们的批评,恰恰是不抛弃不放弃的外在表现。这么多年,骂着也爱着,是大多数中国球迷对国足的真实心理。几年前,冯潇霆带领国足在长沙众志成城昂首击败韩国,中国球迷如同过年,大家都没忘。
让中国足球体面、有尊严的核心力量,绝非球迷的场外言说,而是中国足球战队每一个“战士”的场上搏命。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