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陈松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气温回升,春耕备耕工作自南向北陆续展开,各地立足早,抢农时,保春耕,为全年粮食丰收打下良好基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当前正值春季农业生产重要时段。各地各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农时,积极开展春耕备耕工作,抓好责任落实,抓实抓细各环节,千方百计为今年农业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确保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一幅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图在大江南北徐徐展开。
不误农时抢春耕,把政策落到群众心坎上。在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包”的基础上,各地各级党委和政府主动作为、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探索出硬办法、拿出硬举措。例如,湖南在55个县开展水稻机插秧和抛秧机作业补贴试点,带动全省投入插秧机、抛秧机4万多台;江苏组织13个服务队下基层,到田间指导农户春耕备耕;江西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推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一系列举措打通了农用物资采购、调运及发放等工作,打通农资供应、资源整合等方面存在的堵点,有效激发广大农牧民生产积极性,为各地春耕备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不误农时抢春耕, 把农技送到百姓双手上。“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春耕生产,一方面要靠劳动者勤勉劳作,在田间地头发挥能动性,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各方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并加快推广使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一方面要强化农技推广,科学指导春耕备耕。要充分发动农技专家、高校力量、志愿队伍等进入田间地头,送技术、送人手、送农资,传授春季田间管理技术,积极引导农民因时、因地、因墒调整优化春播作物结构。另一方面,要提高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广智能农机装备和先进适用绿色技术,让农民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使农业科技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误农时抢春耕,把支部建在田间地头上。抓好春耕备耕,党员干部是重要力量。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党员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要提前掌握村民春耕生产的最新信息,进村入户了解他们今年的种植品种、种植规模、预计收成等情况,精准了解农户在春耕备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后续指导生产提供有力依据。各地要在战春耕的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做到防疫节奏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只有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才能弹好防疫和春耕的“二重奏”,取得战疫战春耕的双胜利。
农时不等人,春耕备耕忙。在这个万物复苏、蓬勃发展的季节,“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我们该有的奋进姿态。上下一股劲,拧成一股绳,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抢抓春耕播希望,不负春光勤耕耘,未雨绸缪做好各项工作,我们一定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为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