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选举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党中央提出,中央领导同志应选择老少边穷地区参加选举。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 内蒙古自治区紧紧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呵护好民族团结的金字招牌;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努力建设好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 “对于每个民族的孩子都一样,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味着插上了一双翅膀,可以获得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 内蒙古自治区1/8以上的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在内蒙古,各民族互帮互助,相互依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 “我们有多少草场养多少牛、有多少牛去做多大市场,而不是市场有多大、去养多少牛,宁愿少卖肉也不能破坏草原。”
◆ “据测算,2018年我们这里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 煤炭实际产能全国第一,电力总装机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全国第一,外送煤炭全国第一,外送电量全国第一,外送电能力全国第一
◆ 近日,国家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内蒙古,跻身八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第1视点|习近平: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5日下午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他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内蒙古的今天是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内蒙古的明天仍然需要各族群众团结奋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项工作都要往实里抓、往细里做,要有形、有感、有效。
▲ 2022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审议 黄敬文摄
参加团组审议讨论,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的重要活动。连续五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体现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牵挂。
2018年3月5日,内蒙古代表团早早来到人民大会堂,代表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当习近平总书记步入会场,全场响起热烈掌声。他说:“在选举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时,党中央提出,中央领导同志应选择老少边穷地区参加选举。我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习近平总书记五次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五次阐释做好民族工作、边疆建设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把祖国北疆这道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民族团结是“国之大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和边疆建设,将之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加以谋划,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中加以推进,为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
知重负重、奋力攻坚。这五年,内蒙古自治区紧紧扭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呵护好民族团结的金字招牌;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铺就高质量发展底色,努力建设好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推动民族地区繁荣稳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蹄疾步稳、勇争一流!
▲ 视频《亮丽北疆 同心筑梦》,新华社记者 张晟、恩浩
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
阳光照进教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伊敏中心校传出琅琅读书声。听着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学生熟练地朗诵课文,看着他们一笔一画描摹着天、日、人等汉字,全国人大代表、伊敏中心校校长梅花心中充满暖意。
梅花说,学校通过双语学习、社团联谊、文艺汇演等各种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地埋在孩子们的心中。“对于每个民族的孩子都一样,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味着插上了一双翅膀,可以获得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
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内蒙古坚持以加快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为切入点,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把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工作做在实处、落在细处。
语言文字,滋养共有精神家园。内蒙古已推动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应推尽推”,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的一至八年级、呼和浩特等五个盟市的九年级学生,全部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全区民族幼儿园,全部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保育教育。
与此同时,坚持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内蒙古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提出“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鼓励各民族学生互相学习语言文字”。
文化符号,传承民族文化根脉。这五年,内蒙古通过活用具有中华文化底蕴、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营养的文化符号和视觉形象,让各族群众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能落地、可感知。
▲ 2018年11月9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乌兰牧骑队员来到西乌珠穆沁旗乌兰哈拉嘎苏木新高勒嘎查的党员中心户恩克巴雅尔家,为周边牧民表演舞蹈 彭源摄
活跃在内蒙古自治区65年的乌兰牧骑,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新时期,内蒙古各地创新乌兰牧骑表现形式,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党的声音和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叮嘱我们要发扬乌兰牧骑精神。”全国人大代表、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王晓红说,“我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一名文艺工作者,我通过创作音乐作品,将党和国家的政策、民族团结的故事传递给各族群众。”王晓红创作了一首大型古筝作品《红色轻骑兵》,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在网上分享。
“我们在采风时经常遇到各族群众互帮互助的故事,将这些故事创作成歌曲、舞蹈、小戏,很受群众喜爱。”巴林左旗乌兰牧骑队长张磊说,乌兰牧骑从群众中、从传统里吸收养分,也是对民族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爱我中华”,融入日常点滴之中。内蒙古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推动创建活动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等,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体现于点点滴滴,凝聚起全社会的力量。
2021年12月16日,兴安盟第二次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盟”。在这里,城市社区开展民族美食百家宴、邻居节活动,增进了各民族邻里之间的交往;农村牧区引导汉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各族农牧民互帮互学种植养殖技术,携手共同走上致富路;学校紧紧围绕10项主题活动,将“爱我中华”的种子深深植根于青少年心中;边防部队积极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军民共建活动。
交流交融,浇灌民族团结之花。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村民浪腾是蒙古族,她的丈夫是苗族,大女婿是汉族,二儿媳是哈尼族。每逢节日,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身穿颜色款式各异的民族服饰,品尝不同民族的美食,就像多民族盛会,热闹又温馨。
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1/8以上的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在内蒙古,各民族互帮互助,相互依存,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定做一身带有民族元素的服装,成为内蒙古年轻人的新时尚。内蒙古人招待外地宾朋,经常会一同去品尝新式蒙餐。草原歌曲更是一唱就红,成为流行的经典。
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书写过“三千孤儿入内蒙”“齐心协力建包钢”等历史佳话。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说:“继续在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上走在前列,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提出的殷切希望。全区上下一定要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和完善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努力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边疆稳定常筑长固。”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从遮天密林到茫茫草原,从碧波荡漾到大漠辽阔,内蒙古既是资源富集区,也是生态屏障区,生态地位重要而特殊。这里的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
2020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锡林郭勒盟时任盟长霍照良代表介绍他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全盟60%以上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不再在草原新上矿山开发项目。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予以肯定并明确指示:“留在那,子孙后代可以用。”
这五年,内蒙古全区上下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必须肩负起、履行好的重大政治责任,必须摆在压倒性地位,努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路子。
保护草原森林,严守生态红线。2019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护草原、森林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要求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增强针对性、系统性、长效性。
这五年,内蒙古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合理优化调整生态保护红线,全区87%的面积划入限制开发区域,全区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
构建“一线一区两带”的总体布局——这是内蒙古《“十四五”林业和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局长郝影告诉记者,这一总体布局涵盖内蒙古重要森林、草原、荒漠、湿地、农田、城市生态系统,以重点区域突破带动全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
锡林郭勒草原,占内蒙古全区草原面积近1/4。家住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阿拉坦合力苏木的牧民特木热,见证了家乡草原“由绿变黄,又由黄返绿”的变化。“十多年前,家里草场比现在小很多,但羊的头数却多了不止一倍。”特木热说,“超载破坏了草原生态,也带不来好收入。”
当地政府为牧民科学核定载畜量,并推广划区轮牧、智慧牧场等养殖方式,使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如今,特木热家羊的数量只有以前的1/5,但品质得到提升,收入不降反增。
建设绿色矿山,保护生态功能。2020年,鄂尔多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建设管理条例》,这是全国首部有关绿色矿山建设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为加快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内蒙古还出台了全国第一个以省级政府名义实施的绿色矿山建设方案,规划到2025年全部矿山达到绿色矿山生产标准,不符合标准的矿山企业要退出市场。经过持续保护,内蒙古森林覆盖率和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分别达到23%和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双减少”。
同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内蒙古提出在草原重要生态功能区,不再新上矿业开发和新建风电、光伏项目,对已经形成的矿业和风电、光伏项目明确服务期到后退出。
▲ 马群驰骋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上(2020年7月31日摄) 连振摄
尊重生态规律,坚持系统施治。2021年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在现场聆听讲话的全国人大代表、兴安盟森林草原防火站负责人陈良说,这说明总书记十分了解内蒙古的具体情况,帮助内蒙古寻找良方。
内蒙古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统筹规划、系统治理。
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少见的超大型淡水湖,2002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全国人大代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蒙古族小学教师娜仁图雅家,就在乌梁素海岸边。她回忆说,十多年前各种污水排入乌梁素海,划船溅起来的湖水竟是黑色的,味道也特别难闻。
通过流域上游治沙、流域腹地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等措施,如今的乌梁素海总体水质已稳定在Ⅴ类,局部达到Ⅳ类。漫步岸边,辽阔的水域周围,芦苇荡荡、蒲草郁郁,还有疣鼻天鹅来此栖息,乌梁素海重现了“塞外明珠”的风姿。
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通辽市扎鲁特旗巴彦塔拉苏木东萨拉嘎查党支部书记吴云波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时,说“总书记您好”,又用蒙语说了一遍“总书记赛白努”,抱着胸脯敬了个礼。
“这几年嘎查的生活越来越好,几乎家家都有小汽车了。”这几年,吴云波带领牧民们成立了玛拉沁艾力养牛专业合作社,把延长产业链作为发展重心。“我们有多少草场养多少牛、有多少牛去做多大市场,而不是市场有多大、去养多少牛,宁愿少卖肉也不能破坏草原。”吴云波说,“今年我们通过招商引资,准备生产牛奶制品,进一步提升附加值。”
善用碳汇资源,践行生态利民。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内蒙古自治区最东端的大兴安岭,最西端的额济纳胡杨林还在沉睡。边境线绵延4200多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守望着祖国北疆,犹如昂首奔腾的骏马。
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区,是我国目前保持最好、面积最大的集中连片国有林区,这里森林覆盖率达78.39%,森林碳储总量约18.9亿吨。2015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开始探索实施碳汇交易,迈出了生态效益转为经济效益的重要步伐。近年来,大兴安岭林区销售碳汇产品交易总额已超过2100万元。
全国人大代表周义哲,是一位来自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林业工人。在几十年的工作中,他经历了从“砍树人”到“看树人”的全方位转变。“从‘砍树人’到‘看树人’,你的这个身份转变,正是我们国家产业结构转变的一个缩影。”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他说。
周义哲告诉记者:“现在野生动物多了起来,经常有狍子、棕熊‘光顾’林场和管护站。据测算,2018年我们这里的森林与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6159.74亿元。”
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内蒙古全力守护好祖国“北大门”、首都“护城河”,把祖国北部边疆的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
2018年3月5日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内蒙古区情特点,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点题。他强调,内蒙古产业发展不能只盯着“羊、煤、土、气”,要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
这五年,内蒙古牢记总书记嘱托,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扭转长期粗放发展形成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规划政策体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落地落实。当前,能源、化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六成,“一煤独大”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颜值”与“产值”比翼齐飞,自治区正在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王莉霞表示,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立足全区实际,着眼全国大局,对标总书记要求和中央部署,将发展的重心定位在加快推进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以产业兴旺带动百姓走进幸福家园。
利用能源资源禀赋,发展现代能源经济。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内蒙古坚决放弃“挖煤卖煤”“发电卖电”的老路,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如今,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中平均每6度电就有1度电来自新能源。
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这是内蒙古发展现代能源经济的中长期规划。
2018年以来,每年都在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龚明珠说,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多年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对内蒙古的亲切关怀和深情厚爱。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为此,内蒙古将着力打造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龚明珠说。
▲ 2021年7月8日,工作人员在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区里巡查 王正摄
新旧能源有序替代,推动资源转化增值。大路,曾是鄂尔多斯市黄河岸边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山村,却因现代能源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蝶变。大路工业园区有80余个煤化工项目,乌黑的煤粉送入生产线,就能生产出如矿泉水般清澈的柴油,或转化为保鲜膜、塑料水杯等产品。
像大路这样产业蜕变的地方还有很多。这五年,内蒙古积极推动煤基产业高端化、绿色化、精细化发展,不断提高煤炭利用效率。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内蒙古坚持先立后破,没有盲目弃煤、弃煤电,而是积极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加快现役煤电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优化煤炭和新能源组合,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平稳过渡。
如今,全区能源行业取得长足发展:煤炭实际产能全国第一,电力总装机全国第一,新能源装机全国第一,外送煤炭全国第一,外送电量全国第一,外送电能力全国第一。三个“外送第一”背后,也显示了内蒙古保障华北、东北、西北等地用能需求的责任担当。
推动能源数字融合,打造北方“草原云谷”。指示灯飞速闪烁,服务器运转不停,在乌兰察布华为云数据中心,大大小小的设备正在为全球客户提供稳定可靠的算力。乌兰察布市目前服务器规模达到266万台,被业内誉为“草原云谷”。
这五年,内蒙古结合国家发展需求,积极推进能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壮大能源数字产业。
近日,国家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内蒙古,跻身八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从大数据聚集,到大数据运用,再到高端研发,草原上升起了顺应数字中国建设的大数据“产业云”。
发挥自然区位优势,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地处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是国家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五年,内蒙古坚持服务国家、经略周边,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沿边开放重要支点。
2月28日,从福建莆田始发的1293次中欧班列,满载着42个集装箱的家用电器和汽车配件,经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开往波兰。这是今年以来通过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入境的第500列中欧班列,今年达到500列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18天。
将自身开放融入国家开放总体布局,以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为驱动,内蒙古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营造开放型经济环境,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如今,内蒙古已有19个对外开放口岸,它们镶嵌在祖国北疆的边境线上,连接着与世界共商、共建、共享的“时代梦想”。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征程上,内蒙古各族儿女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像蒙古马一样吃苦耐劳、苦干实干、一往无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