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沪生
(作者沪生,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花束般的恋爱》是那种你看完之后,就不想看第二遍的电影。别误会,不是它不好看,而是它太真实,真实到有些“残忍”,让观众不敢再次触碰。
穗村弘的诗、押井守的电影、蘑菇帝国的歌、今村夏子新出的书、新宿重新上映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电影的主人公绢和麦因为这些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这几乎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最完美、浪漫的爱情萌发方式。谁不希望遇到总能懂自己、理解自己的另一半呢?
电影前半段的甜度,几乎溢出了荧幕。从朋友变成恋人的小心翼翼、相互试探,两对看着对方就会闪闪发光的眼睛,一起看漫画、一起从车站回家、一起养一只小猫的温馨生活……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感叹爱情的美好。
但在电影的后半段,剧情急转直下,原因倒也不复杂。麦想要融入社会,追求成功,尽快成熟,而绢似乎还沉浸在梦想之中,并不希望过快地被社会同化。总之,两人的步调渐渐变得不一致,分手的结局,也就无法避免了。
本片之所以能引起共鸣,大概就在于真实。真实到简直像在我们的内心安装了一个摄像头,把我们的那点心事全说完了。绢和麦分手的时候,麦提议说,不如结婚吧。恋爱谈不下去了,就结婚吧;婚姻维持不下去了,生个孩子吧;孩子也不行的话,那就凑合着过吧。爱情最终总会变成亲情,这句话是不是有点耳熟?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曾向我们灌输这个“人生哲理”。
什么是花束般的恋爱?恋爱会萌发,会盛放,但最终也会枯萎。难道,爱情终究逃不过这个宿命?如此说来,本片倒是一个非常悲观的爱情宣言——试想,连麦和绢这对“百分百合拍”的恋人都经受不住生活的考验,逃不过分离的命运,那我们这些普通人呢?要知道,想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到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的人,就已经很难了,遑论要天长地久、一生一世。
既然如此,我们还能相信爱情吗?我们还要不要义无反顾地投入下一段恋情?难道说,本片最大的作用就是“劝退”,提醒大家在爱情面前要擦亮眼睛,不要轻易迷失自我?
时隔六年以后,绢和麦偶然重逢,只不过,此时的他们身边都有了新的爱人。绢还是那么活力十足,麦已经成了成熟的大人,但两人的默契还在,从背转身的回首告别就能看得出。回到家的两人都在忍不住猜想,生活中碰到的那些新鲜事,如果Ta还在身边,会怎么看呢?
所以,爱情也许会枯萎,但那些读过的书籍、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爱过的人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融入了我们的血肉,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花束般的恋爱,才有资格永远留在我们的回忆里。
也许有人会问,绢和麦为什么一定要分手?我们应该把这份遗憾统统归罪于抽象的“生活”吗?
“我爱你”是一种宣言,意思是我和你偶然相遇,但我要把和你的关系持续到永远。当我们说出“我爱你”,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从相遇的起点出发,不断奔向远方,直到抵达永恒。可是,谁又能保证这一路上我们不会走散?
绢给麦发消息,告诉他两人常一起去的面包店倒闭了,她期望的肯定是对方能体会到自己的失落感,可是麦只是冷冷地说,去另一家的面包店就可以了;麦的学长去世了,他很难过、颓丧,可绢却无法感同身受,更谈不上沟通和交流。
也许两个人的隔阂,就在这一桩桩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中逐渐积累,终于成为了阻隔他们的沟壑。我们从“我爱你”出发,更不该忘了,这是一件需要在一生中反复确认、反复证实的事情。如果说恋爱就像花束,那么它需要我们随时随地都用心去浇灌。这一点,也许比恋人间的合拍和激情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