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为什么吃力不讨好?|荔枝影评

2022年02月26日 09:39:37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沪生

  (作者沪生,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还是挺不错的。当然,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你不把它和经典的78版以及原版小说作比较。

  其实,将经典作品搬上大银幕,尤其是全世界推理小说迷(也许不只是他们)都耳熟能详的《尼罗河上的惨案》,本就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工作。如果完全忠实于原著,追求原汁原味,那么还有没有拍新版的必要?如果追求突破,出新出奇,那么就必然会迎来原作党的责问——你凭什么这么改?

  面对这个两难的问题,肯尼思·布拉纳勇敢地选择了后者。随之而来的,是毁誉参半的评价,或者更不客气地说,是差评远多于好评的现实。

  导演到底改了哪些地方?无论是对情节和人物的删改、整合还是增加,其实都不是大问题,关键还在于改了之后的效果——悬念还吸引人吗?叙事还紧凑吗?案件还烧脑吗?

  由于原作和78版太过深入人心,“惨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很多观众早就心知肚明了。导演当然也明白,因此把功夫下到了“探案”之外的地方——对爱情的探讨。

  电影中的爱情主要涉及杰奎琳、布克和主角大侦探波洛。先看杰奎琳,她和西蒙以及林内特的三角关系,本该是故事中的绝对核心。但导演在本片前半段重点讲述了林内特和西蒙的结合,却没有为杰奎琳和西蒙之间的情感做铺垫,以至于悬念揭开时很多观众都会有莫名其妙的感觉——原来他们之间的感情有这么深吗?

  其实导演的用意不难理解,刻意营造林内特和西蒙的恩爱假象,才能让最后的反转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可情感的表达一旦没有到位,殉情的结局也就失去了表现力。杰奎琳和西蒙被众人拿枪指着毫无退路而自杀,相较于在下船之后四目相对说着“我们输了”而自杀,给观众留下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

  导演让布克也参与到本案中来,显然是希望建设起专属于他个人的“波洛宇宙”。布克在本片中的爱情悲剧实质上和杰奎琳、西蒙的故事形成了呼应——个人的贪婪和欲望最终会毁掉纯真、美好的爱情。只不过后者是主动为之,而布克只不过是一念之差,值得同情。

  本片最大的争议点,是自导自演的肯尼思·布拉纳有意塑造一个全新的大侦探波洛形象。于是本片非常突兀地添加了一个开头,用黑白色调介绍了波洛的人物前史,不仅说明了其标志性大胡子的由来,还引出一段悲伤的爱情往事。

  本片里的波洛因为朋友的死而愤怒,还亲自拿起枪演起动作戏,完全颠覆了公众的固有认知。看来,导演是铁了心要再造一个更“有血有肉”、更有“人情味”的侦探。但这其中可能本来就有误会——原作中的波洛也许更冷静、严肃,可谁又能说他不是个可爱的老头呢?

  黑人女歌手提醒波洛,不要做一个“冷酷”“自恋”的人,导演显然是把这话听进去了。于是我们第一次在电影中看到大侦探波洛动了凡心,和黑人女歌手产生了某种暧昧的情愫。在电影结尾,他还刮掉了胡子,露出了原来那张伤痕累累的面容——我们都懂,导演的意思是说,波洛也是一个有七情六欲的人,从此时此刻开始,他也要做“真正”的自己。

  然而,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大胆改编却恰恰显示出导演本人的“自恋”。如果说原作的魅力在于案件的扑朔迷离,那么新版《尼罗河上的惨案》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波洛自传”,每一个镜头和画面都成了导演本人的心灵独白,充斥着他对爱情和人生的理解。

  这恰恰背离了波洛的艺术形象——这个可爱的小老头总是悲天悯人,但从不会轻易评价任何人。他追求的是正义,而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世界。或许,这也是好莱坞电影的工业流水线在无意之中流露出来的自恋和自大吧。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