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在科技综合实力、产业技术和企业能力创新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基础研究得到加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面向未来,江苏正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更强引擎。
顶天立地搞科研 一批批科研尖兵冲锋在前
眼下,高校迎来了新学期。记者来到位于南京四牌楼的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在学院院长宋爱国带领下,老师学生们投入在紧张的科研中。
据了解,该团队研制的航天员在轨操作力测量系统于2016年10月随"天宫二号"发射升空,研制的空间站大型机械臂在轨遥操作分系统和小型化高精度航天员在轨操作力测量系统于2021年4月随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围绕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核电安全工程、助老助残康复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宋爱国团队长期开展遥操作机器人的前沿基础与关键技术研究。近五年,团队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项目等重要课题36项,以及航天五院、航天八院、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等单位委托项目20余项。团队突破了遥操作机器人的力感知、力反馈、力控制三大关键技术,取得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学术成果,编写国家标准5项,获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含美国专利4项),其中36项得到转让。
以宋爱国为代表的江苏科学家,秉承“顶天立地”的科研精神,探索前沿科技。过去几年,王泽山院士、钱七虎院士相继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悟空”号、“奋斗者”号到“北斗”“嫦娥”“天问一号”……江苏一批批科研尖兵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我国建设科技强国贡献了坚实的“江苏力量”。
夯实基础 将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江苏还将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平台成功落户,紫金山、姑苏、太湖三大省实验室的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以紫金山实验室为例,内生安全云平台“莲花哪吒”、全球首个确定性广域网创新试验、长三角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B5G网络智能开放平台、全球首个骨干网级可编程交换设备操作系统……一系列的成果引发国际国内高度关注。
全球首个骨干网级可编程交换设备操作系统发布
无锡江阴,是全国经济总量率先突破4000亿元的两个强县之一。近年来,江阴坚持产业强市和创新驱动“两大战略”共抓,先后出台“科技创新20条”、“创新发展16条”、“科技人才25条”等政策。眼下,在江阴正在全力打造的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优质企业相继入驻。项目负责人周宏告诉记者,长三角(江阴)数字创新港将用更大的平台载体来引进更多、更新的企业:“同时我们在服务企业方面要加强深入,推进创新平台跟我们当地企业合作和互助,我们还想在数字人才、数字技能方面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
创新驱动支撑高质量发展 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江苏创新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1年,已有11个创新型城市建成通过验收,去年南京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
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公开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报告显示:江苏有11个国家创新型城市参加评比,数量居全国第一;创新能力排名靠前。首次有两个城市进入前五位,其中南京第4、苏州第5,苏州是全国唯一进入前五的地级市,7个城市排名前30位;创新驱动支撑高质量发展作用显现。徐州、扬州、南通、苏州排名分别上升8位、7位、3位、2位,在创新治理力、原始创新力、技术创新力、成果转化力和创新驱动力五个评价指标上取得较大突破,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科技部发文公布新一批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城市名单,淮安、宿迁两市成功获批,至此,我省成为全国创新型城市数量第一、唯一一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设区市全覆盖的省份。
未来,江苏省将发挥创新型城市优势,支持苏州、南京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争创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争创国家创新型县(市)。
新的一年,江苏将全力以赴推进科技强省建设,着力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科技政策和改革举措落实等五个重点领域上有更大突破,推动战略科技力量、战略科技人才、战略科技任务“三位一体”部署,努力在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同时还将加快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科技资源配置能力、科技服务民生能力等五个方面的明显提升,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来源:江苏新闻广播/周洋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