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持续了16天的冰雪盛宴到了落幕的时刻。本届北京冬奥会,中国冬奥代表团在冰上项目获得4金1银1铜六枚奖牌,雪上项目获得5金3银1铜九枚奖牌,在金牌数量和奖牌总数上,都创造了中国代表团在冬奥会历史上的新高。
一方面,中国冬奥代表团是依靠新锐,元老和跨界跨项运动员共同努力,拼出了如今冰强雪也壮的局面;另一方面,中国冰雪通过请进来、走出去,通过加大投入建设冰雪赛道,通过引入高科技手段辅助训练,为中国冬奥健儿“拼上”缺乏器材、场地等短板。中国代表团在北京冬奥会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中国冰雪在2015年申奥成功后,在各领域付出的努力和相关政策的扶持。
全面突破
跨界跨项政策改变中国冰雪运动版图
我国冬季运动的格局中,长期呈现“冰强雪弱”的态势。优势项目大多集中在冰上运动,雪上项目仅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取得奖牌突破。要想提高冰雪运动竞争力,推动北京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目标,就必须跨界跨项选材,来发现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017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开始实施备战2022年冬奥会跨界跨项选材工作。2018年9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公布了《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参赛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全面参赛、全面突破、全面带动”的目标。
跨界跨项选材政策改变了中国冰雪运动版图。此次参赛的177名运动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雪上项目中,近一半为跨界跨项选材运动员,彻底改变了冰雪项目从前仅依靠个别省份输送的情况。从跳台滑雪,到北欧两项、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赛场,中国既有奋战多年的老将坚守,也有彭清玥、赵嘉文这样的新锐投身雪上赛场。
中国钢架雪车选手闫文港,尽管拥有从事钢架雪车起跑必备的身体素质,但要过的关一个接着一个。刚开始练习钢架雪车的时候,因为动作陌生,他全身被撞得淤青是常事。一边是腰酸背痛伤痕累累,一边还要早起出操,趴在橇上训练,闫文港是咬着牙挺过来的。
从2015年那个田径场上的懵懂少年,到如今冬奥会赛场上夺取奖牌,闫文港一路闯过技术、心理、经验等多个关口,帮助中国冰雪在钢架雪车项目上站上顶尖位置。在雪车比赛中,殷正、应清、怀明明这些昔日的田径好手,将田径场练就的爆发力施展到赛道上,在冬奥会上取得突破成绩,也改变自己的人生。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在外人看来长期在冰天雪地里的训练堪称艰苦,对热爱滑雪的运动员,反而以此为乐。相信也将激励更多中国冰雪迷上冰上雪,提升中国冰雪热度。
人中之龙
新锐运动员改变中国冰雪面貌
这届冬奥会,谷爱凌多次展示了比赛服、头盔和雪板上龙的形象。龙是谷爱凌喜欢的元素,雪板上也写着“人中之龙”。她觉得龙是自信、力量的体现,希望自己也能像龙一样,把自己做到最好。在北京冬奥会上,从短道速滑队中的王牌战士任子威、武大靖、李文龙,到创造了速度滑冰奥运纪录的高亭宇,再到苏翊鸣、谷爱凌等年轻新锐,这些人中之龙,努力改变着中国冰雪的面貌。
在北京冬奥会上,短道速滑队作为中国冰雪金牌之师,被寄予厚望,也肩负巨大压力。面对希望和嘱托,任子威不负众望,连续拿下混合接力团体和男子1000米金牌。在本届冬奥会上年满18岁的李文龙,配合团队拿下男子1000米银牌。中国短道速滑队正在迎来队中新的领军人物。
苏翊鸣和谷爱凌在成绩上是最突出的两个新锐。有意思的是,早在两人少年之时就已相识在滑雪场。两人来自相似的家庭,都是在捕捉到孩子对运动的热情后,不惜一切地投入,推动小将从业余爱好成为职业高手。
两位选手在18岁就达到职业生涯巅峰,令人羡慕。而回顾两人过往在雪地上的努力,也令人感慨不已。苏翊鸣在演员道路上已经开花结果的情况下,依然全力追寻奥运梦想。为此常年在雪场奋战,一周最多滑断四块雪板。
谷爱凌也是从小立志,要在北京家门口参加冬奥会。为此她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训练参加冬奥会三个项目的角逐。其间训练的刻苦和挑战极限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随着谷爱凌在三个项目拿下两金一银,也帮助中国在自由式滑雪领域站上新高度。
他山之石
51名外教尽心栽培结出硕果
本届冬奥会,中国请了来自19个国家(地区)的51名外教,刷新了中国冬奥纪录。在北京冬奥备战初期,中国也送走雪车雪橇队、跳台滑雪队的选手,赴国外训练备战。他们在短时间内提升水平,拿下冬奥会参赛资格。
短道速滑队请来了平昌冬奥会金牌教练韩国人金善台和冬奥六金得主安贤洙。韩国教练团队尽心竭力,帮助中国短道速滑队在混合接力团体摘金,男子1000米包揽金银牌。此外女子3000米接力收获了宝贵的铜牌。这是12年来中国首次登上该项目的冬奥会领奖台。
在男子单板滑雪大跳台最后一跳前,苏翊鸣和日本教练佐藤康弘紧紧拥抱。苏翊鸣表示,佐藤康弘教练改变了他的人生,“我们彼此都完全信任,他传授给我的动作要领,我可以完全理解。我的反馈他也能了解,所以这是特别完美的配合,我今天的金牌,对他来说也是完美的结果,我们这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钢架雪车、雪橇、跳台滑雪、北欧两项、冬季两项等起步较晚的项目上,外教帮助中国选手实现全项目参赛目标。中国钢架雪车队的外教安德烈斯·施米德,被队员亲切地称为安迪。安迪曾经是英国钢架雪车队的主教练,获得过国际奥委会颁发的终身成就教练员奖。在北京冬奥周期,安迪不仅帮助耿文强夺取世界杯冠军,还帮助闫文港拿下冬奥会铜牌,也帮助中国建立了发展和培养钢架雪车人才的体系。
在冬季两项男子12.5公里追逐赛中,中国选手程方明以第22名的成绩成功完赛,刷新了中国队冬奥会历史最好成绩。主教练挪威人比约达伦,有着“冬季两项之王”称号,曾夺得8块冬奥金牌。他的妻子——白俄罗斯冬季两项名将、索契冬奥会三金得主多姆拉切娃,也是教练团队中的一员。这对冬奥冠军“夫妻档”的执教理念和训练方法促进了中国运动员水平的提高。
在北京周期,空中技巧队也迎来曾经执教过2017年世锦赛冠军阿什莉·卡尔德维尔的知名教练迪米特里·卡乌诺夫。此前徐梦桃并没有多少接受外教指导的经验。卡乌诺夫给徐梦桃的训练带来不小的改变。卡乌诺夫关注细节,对徐梦桃的技术动作和情绪波动都有要求。在训练安排方面,卡乌诺夫则给徐梦桃更多自由。这样的改变也帮助徐梦桃最终圆梦。
更多的冰雪项目还走向世界,与各国高手同场训练、提升技能。单板滑雪U型场地名将蔡雪桐介绍,她们多年来追着降雪全球跑。在夏季会前往南半球进行反季节训练。虽然辛苦,但蔡雪桐和刘佳宇等队员对出国的训练机会格外珍惜。
中国高山滑雪集训队从去年8月21日到11月上旬,一直在奥地利索尔登冰川雪场训练。那里也是欧洲不多的可以在夏天滑雪训练的雪场。队伍每天都要4点起床,从1400米海拔的住宿地赶往3200米海拔的冰川雪场训练,赶在10点之前完成训练内容。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指导下,中国高山滑雪最终实现全项目参赛。队员孔凡影参加高山滑雪六项比赛,创造了中国高山滑雪的冬奥新纪录。
以老带新
夯实了中国在冰雪项目上的人才厚度
中国冬奥军团在雪上项目的进步,也离不开坚守运动第一线的运动员多年的付出。在单板滑雪、空中技巧等赛场,四朝冬奥元老的坚守诠释了奥林匹克的精神,也夯实了中国在冰雪项目上的人才厚度。
元老的价值,还带给一个队伍更多斗志和目标。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上,自从韩晓鹏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为中国雪上项目摘得首金,中国空中技巧队在随后的16年,始终将冬奥金牌作为追梦的目标。本届冬奥会上,徐梦桃、贾宗洋、齐广璞,个个都是四届冬奥元老。在混合团体决赛与金牌擦肩而过后,徐梦桃振作起来。她安慰了队友,也在随后继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在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徐梦桃以一己之力,将冬奥会金牌戴在身上,向天长啸。这是16载追梦后,最好的释放方式。徐梦桃的成功也激励了队友贾宗洋和齐广璞。齐广璞最终在决赛中,成功做出最高难度动作,如愿摘金。
在单板滑雪赛场,两位冬奥元老蔡雪桐和刘佳宇,为了训练体能,两人历经专项提升,将状态达到新的层次。在冬奥会前,蔡雪桐还拿到自己第七个世界杯年度总冠军。尽管蔡雪桐希望拿这些奖杯去换一块奥运金牌,也无法改变这次北京冬奥会的结果。但蔡雪桐和刘佳宇给予中国单板雪上运动的推动是巨大的。蔡雪桐说,希望将来组织训练营,帮助更多孩子走上单板滑雪的运动道路。
在4年前的平昌冬奥会上,武大靖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项目上凭借无法撼动的优势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唯一一枚金牌。这次主场作战,27岁的武大靖虽然统治力有所下降,但依然配合队友成功拿下混合接力金牌。在比赛中武大靖与任子威心有灵犀,密切配合,展现了短道速滑队团结的队风。
元老们存在的意义,在于技术和精神的传承。在2010温哥华冬奥会,老将申雪/赵宏博组合获得双人滑的金牌,12年后,如今已经是主教练的赵宏博,在场边见证了隋文静/韩聪的金牌表演。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是中国双人滑长盛不衰的秘诀。
科技助力
实现了全项目参赛和奖牌数的突破
由于我国冰雪资源分布不均,竞技体育呈现“夏强冬弱”的格局。通过科技助力训练,中国冰雪在北京冬奥会实现跨越式大发展。
在冬奥会备战期间,中国雪橇队使用静态扒冰训练器进行出发训练。这台训练仪器,在全球仅有两台,可调节的履带速度,使运动员能够在设定好的负荷下进行出发的扒冰训练。据中国雪橇队介绍,静态扒冰训练器将雪橇运动的出发技术分解为几个动作,使运动员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分解训练。雪橇队还将训练中采集到的数据结合运用,教练员能够在训练时即刻获得运动员的爆发力指数,用数据指导运动员训练。
跳台滑雪在我国属于新兴项目,国家集训队于2017年建队时,国内还没有一个训练基地。自2018年底至2019年,国家集训队先后前往挪威、瑞典、德国、斯洛文尼亚等地外训。此后,在河北涞源风洞实验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后,队伍获得了稳定的训练环境与条件。
在延庆“雪游龙”赛场落成之前,中国并没有自己的雪车雪橇赛道。如今,怀明明、李纯键、闫文港、殷正、彭俊越、王沛宣等从田径、举重、摔跤等项目转项而来的运动员,借助雪游龙赛道的科技训练手段,在出发、滑行间姿态等方面技术有了长足提高。这最终帮助这些运动员在雪车、雪橇、钢架雪车3个比赛项目中,实现了全项目参赛和奖牌的突破。
中国冰雪运动员,正是通过自身百分之一的天赋,和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在高科技设备的助推下,在中国和世界各地优秀教练的辅助下,帮助中国冰雪军团,在北京冬奥赛场取得各种突破。这些秘密不仅推动了中国冰雪在冬奥赛场的进步,也必将推动中国冰雪产业不断前进,掀起新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