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大厨”成冬奥裁判,让冰雪运动离我们更近|荔枝时评

2022年02月18日 13:57:30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邓海建

  (作者邓海建,荔枝时评特约评论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激情冬奥,冰雪中国。这段时间,北京冬奥会在热搜榜常刷常新,在奖牌数量与明星选手之外,我们还见证着冰雪运动的可爱可亲。比如,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微博消息,他们有个食堂大厨明志祥,最近请假去冬奥会当技术官员了。有网友感叹:你永远不知道,平时一起上班的同事,隐藏身份有多牛,直到发现Ta偷偷参加了冬奥会!

  从大学厨房到冬奥赛场、从餐厅员工到冬奥技术官——这样的“跨界”,有点难以置信,却是不争事实。无独有偶,瑞典公司的员工阿尔米达·德瓦尔,在一月初的时候请假,仅备战一个月左右就参加了冰壶混双比赛,并获得了铜牌。利用休息时间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歆羡的事。得知这个消息后,不少网友纷纷调侃:“同事: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原来大佬就在身边”、“奥运会金牌获得者也是打工人,所以等于我就是奥运冠军”……

  从看似“业余”的技术官,到看似“业余”的铜牌奖,就像读者在莞尔之余由衷感喟的:这是奥运会最好的样子。其实,这不仅是奥运会最好的样子,更是奥林匹克精神最好的样子。竞技运动当然是专业的,但是,运动更应该是全员的。虽然明志祥并非素人,他曾经是专业运动员,也当过裁判员;阿尔米达·德瓦尔也有大赛经验,但如今作为“普通人”,“顺道参个赛”“顺道拿个奖”,蕴含了两个喜人的逻辑前提:一则,相关运动项目全民参与度高,才有可能提升“高手在民间”的概率。如果始终曲高和寡,运动也就成了少数人的事。二则,这样的意外和惊喜,反过来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运动项目中来。还有什么比“身边人带身边人”“身边人教身边人”更好的传扬方式呢?

  毫无疑问,就像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夺金,必然带动更多中国青年热爱冰雪运动一样,这些比赛完了还回餐厅或办公室的“普通人”,必然会让更多人去了解、去接触、去分享冬奥的精彩。有一组数字,挺值得玩味:在过去4年时间里,北京市注册的青少年冰雪项目运动员达到了7565人,4年增加了近100倍;而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止到2021年10月,全国18岁以下青少年群体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数达到4600万。全国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在2020年已达2062所,预计到2025年达到5000所。“冷运动”掀起阵阵热潮,可以预言的是,在广袤的中国大地,纵身冰雪、拥抱纯白的人会越来越多。

  当国家体育总局宣布中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谁说成绩的背后就没有这些大咖级“票友”的功劳呢?

  很多人记住了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格言,但可能还有很多人并不太熟悉奥林匹克精神其实是“团结友爱、公平竞争、相互理解”。顾拜旦想要复兴古希腊奥运会的时候,最初的设想,就是“业余活动”。这份古老的初心,来自于“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的执念。本届冬奥会开幕式,邀请普通人来表演是贯穿整场的基调,且在总共3000名演员中,95%是青少年。让更多普通人参加、让更多路人关注,这是比奖牌或分数更接近冬奥精神的大事。

  发现冬奥镜头里更多的普通人,一定会让冰雪运动离我们更近。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