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员工跳槽倾向”?技术运用不能没底线|荔枝时评

2022年02月15日 12:39:1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杨三喜 

  (作者杨三喜,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青年时事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传监控员工跳槽倾向的行为感知系统

  日前,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因为在上班时间向招聘网站投递简历,约谈后被裁员。据爆料,该公司采用监测系统来分析员工离职倾向,员工访问求职网站次数、聊天关键词、简历投递次数等,通过该系统可一目了然。

  除了采用数字化手段掌握员工的求职动态外,如今,很多企业已对员工进行全方位数字化管理。从打卡签到、管理上网行为到追踪员工沟通记录、视频监控办公场所……在网络上,技术公司研发出各式各样的产品进行售卖,并为企业提供行为管理产品的相关服务,俨然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雇佣员工显然不是让员工来“摸鱼”的,而是为了服务企业经营目标,是为了创造效益、推动企业发展的。员工受雇于公司,也理应尽职尽责,对得起企业付给自己的工资,这也是基本的职业伦理。因此,这类行为管理产品会得到部分企业的青睐。

  企业为防止员工消极怠工,更好实现企业目标,采取强化管理措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绝不能突破底线,必须遵循 ”合法、正当、必要 ”的原则。首先不能违法,不能侵害员工的个人隐私。如果在没有告知员工的情况下对员工进行监测,就涉嫌违反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在内的隐私权。

  其次,这种无孔不入的监测、监控不仅难以达到理想的管理目标,很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以侵犯员工隐私权的方式强化管理,让员工失去了安全感、归属感,又如何指望员工真心服务于企业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网上有句话流传得很广,“任何一个单位,只要到了开始强调考勤、打卡等纪律的时候,一定是它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因为一个走上坡路的单位,人人不待扬鞭自奋蹄。”虽然这句话有些绝对,但防止怠工、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方法有很多,而数字化监测很难真正驱动员工敬业。提高员工向心力、激励员工,要靠提升员工对企业目标的价值认同、以人为本的管理和可期待的薪酬和发展空间。

  应当承认,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企业简化工作流程、提高沟通效率、提高工作效能创造了条件。但人工智能在改变人们职场生活的同时,现有监管制度的更新也需与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相匹配。如何兼顾智能化与隐私安全,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一项重要挑战。总而言之,人工智能的应用必须坚守科技伦理,人工智能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隐私权、损害员工的安全感为代价。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