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圣贤不寂寞 沈举人巷听潮声 两岸青年新春聚首品读经典

2022年02月13日 10:12:04 | 来源:我苏网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古来圣贤不寂寞,沈举人巷听潮声。时值新春,恰逢元宵佳节到来之际,2月12日下午,来自北京、南京和台湾的青年才俊,通过现场与视频连线的形式,共同品读经典。活动开始后,长达两个小时的时间内,线上线下,海峡两岸,演绎、解读,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由《团结报》社团结读书会发起,是继2021年品读红色经典的基础上,今年新春伊始推出的“升级版”的融媒体读书平台。首场活动由两岸青年卵化器联盟与民革江苏省直企业二支部共同承办。活动得到了民革中央、民革江苏省委和南京市鼓楼区台办的大力支持。

  在南京市沈举人巷26号的活动现场,民革中央联络部部长张庆盈,中国国民党大陆党代表、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器联盟主席、台湾青年联合会执行长陈鸿杰,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林国义教授分别通过视频连线对此次活动表示祝贺和期待。

  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陵派传承人傅建国演奏的古琴声响起,主持人领诵起《春江花月夜》。三地青年分享互动气氛热烈,大家从各自的不同角度解读这一名篇,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来自台湾的青年创业者陈翰霖,2018年从南京大学毕业后,留在南京创业,因为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他已经三年没有回家。此次参加诵读品评《春江花月夜》,诗篇中“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等诗句,让他不由得联想起,远在台湾的父亲当初送别他去大陆的情形。面对记者,陈翰霖坦言:“我内心最大的期盼,就是未来两岸的来往能够更加密切,每时每刻来往都像到邻家‘串门’。”

  同样来自台湾的黄瓈莹,从2012年起就跟随父母从台湾来到南京定居,虽然平时也经常参加读书会,但类似这种由两岸青年团聚,共同品鉴中华传统文化的聚会也给了她别样的体验。“虽然我今年春节没办法回到台湾,但是,两岸青年的聚首也让我感受到了两岸关系的紧密,让我在南京也能够有家的感觉。”黄瓈莹说。

  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副主任徐雁教授认为,在两岸关系不断走向融合的过程中,选择诵读名篇《春江花月夜》,更能激发海峡两岸同胞心灵的共鸣,能够为祖国早日统一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在元宵佳节来临之前,举办这样的诵读活动,能够进一步推动两岸青年间的友好。我相信,将来通过一些列活动的举办,两岸的关系会走得越来越近,两岸人民的心也会靠得越来越近,两岸的关系会发展的越来越健康和谐。”南京市鼓楼区台办副主任潘丽君如是说。

  “正像先贤张若虚在作品里提到的那样,‘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中华文化原本重亲厚情、充满人文精神。”张庆盈说,“眼下,中华民族传统的元宵佳节就要到来,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我们倍觉团圆之幸福,倍感团结之可贵,倍加思念台湾的父老乡亲!让我们在品读中华传统名篇的同时,携起手来,共同为了中华的崛起而努力奋斗!”

  (来源:江苏广电扬州中心站/王泽坤 余乐 编辑/许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