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九早上6点多,天刚蒙蒙亮,苏州吴江区七都镇吴溇村59岁居民宋彩生披上橘色的工作马甲准备出门上班。在保洁公司的安排下,宋彩生也要开工前往太湖清洁湖面卫生了。
工作地点就在宋彩生家门口,步行五六分钟就到了。宋彩生与同伴戴上帽子和手套,轻车熟路地将小船划入湖中,细心打捞着漂浮的垃圾和水草。清洁村子附近的这段湖面,就是宋彩生今天的工作内容。
肤色黝黑的宋彩生,原本是一名有着40多年“渔龄”的地地道道太湖渔民。每天凌晨两三点和老伴乘着渔船前往太湖捕鱼,六七点回到住家船上吃饭、睡觉,对他来说,这两艘船几乎就承载着全部的生活。作为全村最后一批15名上岸渔民之一,2020年太湖退捕后,宋彩生就卖了船,和家人来到岸上生活,也在政府帮助下成功当上了“太湖美容师”,成了一个真正的“居民”。
对于这份新工作,宋彩生一开始并不适应。“接到退捕通知以后,我们心里其实很不是滋味。家里祖祖辈辈都是捕鱼为生,饭碗突然到我们手里断了,心里感觉空落落的。”文化水平不高的宋彩生,也想象不到自己未来的出路会在哪里。吴溇村委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开导,并推荐宋彩生应聘针对退捕渔民就业的公益性岗位,从办理手续到协商工资全程包办,保障他全年收入不低于5万元。2021年1月,宋彩生和村里其他9个退捕渔民一起顺利上岗。
忙碌了一上午,宋彩生将船驶回了岸边。午饭过后,和其他老渔民一样,宋彩生习惯性地来到村里的渔民之家坐一坐、聊聊天。渔民之家内,正前方设置着一块电子屏,上面滚动播放着操作工、检验员、冲压、焊工等各类招聘信息。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里24小时开放,解决渔民们的烦心事。不仅如此,村里还成立了古溇吴韵劳务专业合作社,把工作机会送到村民家门口,为急需工作机会的渔民们送上“及时雨”。
在宋彩生看来,除了工作上的改变,更显著的是家的变化。对土生土长的老渔民宋彩生而言,住家船就是自己的家,而在上岸之后,他的新家扎根到了土地上,也让他对生活充满了新的期待。“原来住在船上的时候,到了风大一点的天气,船就晃个不停,让人睡不安稳,如今终于能睡上安稳觉了。”宋彩生说,如今他的新家暂时搬到了村里的出租房内,由村里每年下拨一笔过渡安置费,房租基本解决。更使他兴奋的是,到了明年下半年,就能搬进属于自己的房子了。得益于村里以成本价为上岸渔民提供住房,宋彩生用14万退捕补贴置办了一套80平的房子。此外,村里还帮宋彩生办理了社保,今年3月就可以开始领取了,每月合计有1450元,他感到十分满意。
将这些暖心之举看在眼里,宋彩生慢慢放下了抵触,打心眼里感受到生活正在变得越来越舒心。他笑着说,以前这么冷的天从水里把虾笼拉起来时,两手都冻发紫,嘴唇也直打哆嗦,如今干活确实轻松了不少,作息也越来越健康,生活也更加安心了。
出于对太湖的保护,宋彩生这些老渔民退回了岸上,而现在,这份保洁工作又让他守护着母亲湖的美丽与健康。从渔民变成了居民,同样是在太湖里“讨生活”,却让宋彩生在身份的转变中对母亲湖产生了思想观念上的变化。“以前是太湖水养育了我,很欣慰现在轮到我去回报太湖、保护太湖了,相信我和太湖的明天都会越来越好!”宋彩生满怀憧憬地说。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编辑/蒋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