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够“喜庆”,就该拒绝《四海》吗?|荔枝影评

2022年02月05日 11:01:21 | 来源:荔枝新闻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文/沪生

  (作者沪生,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也许韩寒自己也没想到,《四海》引起非议的原因竟然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在浓浓的年味里看一场基调悲伤的电影,确实让大家有些不习惯。观众有点情绪,也很正常。或许更大的责任应该在宣发的头上,从前期预告片以及各种宣传材料来看,《四海》更像是一部传统的贺岁喜剧。尤其是沈腾和尹正在镜头前的活跃,更加深了一般观众的错觉。

  但这些,应该成为拒绝《四海》的理由吗?

  至少,我并不这么看。作为韩寒的第四部电影,《四海》当然有硬伤,而且还不少。比如,叙事节奏前后脱节,前半段在沈腾和尹正的加持下极为欢脱,后半段又急转直下,让人看不到希望;又比如无关紧要的情节设置过多,不管是失忆奶奶的亲情线,还是警官与放高利贷者之间的相互抬杠,都显得可有可无,造成整部电影的拖沓和散漫。

  但是,结局够不够“喜庆”,就该成为评判一部春节档电影的标准吗?或许本片与过年的气氛不完全契合,但带着情绪去看待创作,也大可不必。撇开种种争议和偏见,不妨问一句,韩寒为什么要这么做?

  从前的韩寒是叛逆的,也是热血的。但现在的他,更像朴树在歌里唱的,“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只想走自己的“平凡之路”了。他开始不断提醒刘昊然扮演的小镇青年阿耀,要认清现实,不要以为自己真的有能力闯荡四海。

  于是,我们在电影里看到自以为是摩托天才的阿耀,在真正职业级的对手面前不堪一击;自以为能够给所爱之人带来幸福的阿耀,在大城市里很快失去了方向……

  被现实生活不断捶打的,又何止是阿耀呢?比如沈腾扮演的父亲提醒阿耀,“不要活得和他一样”;比如看上去潇洒不羁、自由自在的周欢歌,也无法预料到自己的悲剧命运。与其说电影里的情节很荒诞,不如说韩寒更想通过这些故事表达生命无常、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的道理。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电影的结局,既是导演刻意安排的巧合,也是难以躲避的宿命。这也许是人到中年的感慨,也许是历经世事的哀叹。总之,尽管导演镜头对准的还是那个懵懂、冲动的小镇青年,但镜头背后的那个人,却好像真的“老”了。

  不过,韩寒毕竟是韩寒,文艺的情怀和青春的梦想终究还是他割舍不下的追求。阿耀那段看似平淡的独白,或许才是韩寒内心最渴望和憧憬的情景,也正是本片最伤感的注解——年少时,我们都以为自己能带着最爱的人,走遍四海,拥抱世界,实现梦想。然而到头来,我们却还是在兜兜转转一大圈后,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

  与之相关的隐喻,在电影里随处可见。它是在大城市里飘飘荡荡、没有根基的纸飞机,它是阿耀在铁笼子里不断转圈的特技表演,它是那扇让阿耀和欢颂进不了房间的门……

  祝你以后住的酒店都是含早的”,很多网友对这句台词嗤之以鼻,但我一点也笑不出来。小镇青年,不管是阿耀还是欢颂,对世界的认识可能就是这么幼稚、肤浅,但那又如何呢?他们的内心,依然有最美丽、最善良、最闪光的角落。在我看来,这就是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

  阿耀和欢颂骑着摩托车,从几百公里外的海边来到广州,却只找到一个擅长吹嘘自己的“修塔哥”。他对两个年轻人说,酒桌上的事情,你们怎么就能当真了呢?再说我们只有一面之缘,你们凭什么相信我会帮你?

  这算不算韩寒对曾经年少轻狂的岁月的自嘲?抑或是,他依然不肯和这个世界和解,借阿耀的故事发出自己的抗议?

  看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四海》为什么总是在喜剧和悲剧之间反复横跳——这不就是生活的真相吗?


欢迎关注荔枝锐评(lizhirp)微信公众号:

下载荔枝新闻APP客户端,随时随地看新闻!

layer
快乐分享